梁冉冉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眼科,山东 枣庄 277606)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眼科疾病青光眼的一种发型,是房角结构先天狭窄导致前房角关闭,房水无法外流,最终引起眼压升高。目前对PACG的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1-2],但是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恶性青光眼[3-5],对患者视觉功能带来较大影响,甚至还可引起失明。为了解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为恶性青光眼的防治提供参考,笔者对本院近年来行手术治疗的PACG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83例患者(642眼)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青光眼;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合并恶性肿瘤。483例患者其中男221例(296眼)、女262例(346眼),年龄32~76岁,平均(62.45±3.11)岁。
1.2 方法 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青光眼病程、青光眼类型、房角结构、术前眼压状况、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手术方式等资料,分析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情况比较 483例患者(642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者14例(24眼),发生率为2.90%(3.74%)。
2.2 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及病程、手术方式时患者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慢性PACG、房角全关闭、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22 mm、前房深度<2 mm、晶体厚度<4.5 mm时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分别为4.85%、4.79%、5.42%、4.90%、5.51%、5.44%、4.27%,≥60岁、急性PACG、房角非全关闭、高眼压缓解、眼轴长度≥22 mm、前房深度≥2 mm、晶体厚度≥4.5 mm时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率分别为1.17%、1.09%、1.94%、1.45%、1.01%、1.02%、0.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Table 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malignant glaucoma after PACG surgery
2.3 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房角全关闭、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22 mm是引起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青光眼是引起致盲的第二大眼病,为进展性视神经病变疾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是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部分患者术后眼压不下降反而会出现升高、前房变浅或消失,被称为恶性青光眼,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6-7],但是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致盲,本研究中本院PACG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病率为2.90%(眼发病率为3.74%)。恶性青光眼在PACG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均有发病可能,最短在几小时、最长在几天或者更久可出现,恶性青光眼一旦出现病情进展迅速,对视神经的损伤较大,因此进行必要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预后影响极为重要。
本研究对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房角全关闭、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22 mm是引起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年轻患者新陈代谢较快,术后局部炎症反应较重,睫状体水肿,睫状体和晶体之间容易形成炎性渗出膜[8-9],可继发性的发生睫状环发生阻滞,房水出现逆流,诱发恶性青光眼发生,而年龄较大患者,相对以上生理病理变化较轻,因此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几率较低。房角完全关闭在术后可出现房水前路流出不畅[10-11],不完全关闭患者打开房角后房水流出正常,因此房角完全关闭患者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几率相对较高。持续的高眼压对眼内组织的损害相对较重[12-15],这种损害持续存在可增加对视功能的损伤,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患者的眼轴较短,眼前段结构会相对处在一个拥挤环境,睫状体和晶状体之间的间隔较小,手术中的眼压波动容易对晶状体的位置形成影响操作前移造成晶状体移位,同时虹膜前移与睫状体阻滞和虹膜前移可容易发生,这均增加了恶性青光眼发生风险。
表2 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malignant glaucoma after PACG surgery
综上所述,术前房角全关闭、持续高眼压、眼轴长度短是PACG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应在术前予以重视,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发生,以减少视功能的损害。
[1] 王怀洲,王宁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与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6-9.
[2] 张明,范肃洁,梁远波,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选治疗指征探讨[J].眼科,2017,26(1):15-20.
[3] 索南措.高原地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00-2501.
[4] 张为中,黄荔,马健,等.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2):126-129.
[5] 王敏,谭浅,江海波,等.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5):543-548.
[6] 刘杨,王淑荣,王爽,等.老年人恶性青光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4078-4080.
[7] 曾瑾,张薇,罗立勤.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1):52-54.
[8] 罗晓阳,张良,孟倩丽,等.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6,36(9):835-838.
[9] 谭思敏,李瑞庄,黎宗汉,等.原发性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3,33(12):1174-1176.
[10]高郁玮,张舒心,孙丽,等.青光眼顽固性高眼压的分期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2):352-354.
[11]钱韶红.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识别及相关处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6,16(3):156-159.
[12]田卓.影响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6):63-64.
[13]陈志杰,崔浩,张晓辉.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58-2160.
[14]关健,刘磊,才娜.青白联合手术在持续高眼压状态青光眼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6):650-653.
[15]宋宝宁.青光眼术后高眼压的分析及处理[J].当代医学,2016,22(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