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英
1.1 怀疑心理 确诊前,因怀疑自己的病是肿瘤,病人会心情紧张,到处求医,要求做种种特殊检查,使自己整天在担心、焦虑的压力中度过;确诊后,又会怀疑医生诊断错误,到处托熟人找名医,试图推翻原来的诊断。有的患者甚至偷阅病历,甚至日日诵经拜佛,以让自己相信患的是其它病。
1.2 恐惧心理 恐惧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大部分人还会产生震惊状态,临床上称为“诊断休克”。文献报道:肿瘤常见的恐惧,包括对疾病未知的恐惧,对肿瘤不良预后的恐惧,对孤独、疼痛的恐惧,对与亲人分离的恐惧,还有对医院特殊气氛的恐惧,这些心理因素常常使患者产生消极的情绪。另外,由于病人对肿瘤的片面认识,认为癌症是绝症,是“判死刑而缓期执行的人",更是让患者“谈癌色变"而产生恐惧心理。
1.3 绝望心理 病人一旦确定自己患的是肿瘤并接受这个事实后,便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失望多于期望,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尤其一些中晚期患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病情反复恶化,疼痛加剧,更使病人不可避免地产生沉默寡言、极度消沉的绝望情绪。也有的患者因家庭经济困难,或者因亲人子女关心不够产生绝望心理,以至于失去了继续治疗的勇气,丧失了坚持治疗的信心。
1.4 依赖心理 病人在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随后便会对医护人员和家人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医护人员指导什么就做什么,自己无任何主动性;生活上完全依赖亲人照料,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愿动手,必要的功能锻炼也不进行,而且对周围的事情一概漠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病。
1.5 忧郁心理 由于疾病的长期折磨或者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病人会出现脱离社会的孤独感,再想到自已未完成的事业,自已不能继续顾及的亲人及子女,内心深处又会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还有疼痛的折磨,用药的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了忧郁和绝望,有的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2.1 消除患者的怀疑心理 此时对待患者不必过早地勉强其放弃他的否认去面对现实。医生适度保守的告知病人真实病情,主动给他们讲解关于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不再乱投医,也不再做一些意义性不大的检查。随着病人逐渐接受并且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医生和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思想交流,列举治愈肿瘤患者的病例,也可以让治愈好转的患者谈亲身的经历,以现身说法开导病员,使患者相信现在的技术水平,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2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应深入了解病人的需求,善于发现其内心活动,针对其恐惧心理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安慰,力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要取得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给病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清洁的环境,温馨的治疗环境可以创造出一种真诚、友好、互相关心及尊重的的氛围与安全的感觉。对于性格容易激动的恐惧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吸氧等预防措施。患者往往也会担心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医护人员应及时耐心准确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2.3 消除患者的绝望心理 医护人员的态度,可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情。可以通过温暖的语言及到位的非语言帮助病人建立健康信念模式,鼓励病人消除悲观、绝望心理。亲人的支持和理解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应经常与病人亲人联系,让其充分了解和关心病人的病情及痛苦,为持续治疗创造条件。同时尽可能考虑病人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减轻因经济负担引起的负性情绪。
2.4 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 尽可能根据病种,把病人安排在同一病房,增加病人间的心得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会促进患者正确认识治疗的目的性,尊重医生的治疗方案;通过这种交流还会让病人意识到,自己生活应该努力自理,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还要进行必要炼,淡化病人角色意识,增加参与社会生活的情趣和意识。
2.5 消除患者的抑郁心理 语言是促进医护人员与病人相互交流的工具,病人往往根据护士的言行来猜测自己的病情,因此,护士的言行,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和信心。病人在抑郁等心理阶段,对语言刺激尤其敏感,对个人行为控制尤其低下,为此,医护人员要避免悲观语言,还要指导家属避免在病人面前过度悲伤。对忧郁过重的病人密切观察,精心护理,防止其出现绝望甚至自杀的问题。
总之,心理因素对肿瘤病人生存质量有显著影响,而他们的心理状态又比较复杂,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针对肿瘤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用热情的态度、体贴的语言、良好的服务等不同心理护理方式,给予病人安慰和疏导,帮助患者正视疾病,解除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病人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