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梅
本文收集我院127例危重病患作为调查的主体对象,对其实施护理管理干预,主要探究护理管理干预对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03月期间收治的127例危重病患作为调查的主体对象,对其实施护理管理干预。性别结构为:男性病患73例比女性病患54例。年龄结构为:病患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3.4岁与81.3岁,得到其年龄均值为(34.2±4.7)岁。
1.2 管理干预方法 第一,转运前的安全管理护理:对病患在转运前的各项生命体征和身体状态进行密切的观察分析处理;为了应对转运中可能出现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带来的危险,护理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检查患者的呼吸囊是否出现问题,主要是监护仪器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另外转运用担架车的状态是否牢固稳定;针对不同危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临时抢救措施;及时同接诊科室的医生护士评估转运时机,按照规定明确转运所需时间和应准备的物品。第二,转运中的安全管理护理: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大坡度地形,当遇到此环境时,医护人员应尽量保证患者的头部处于高位。护士应一直注意患者头部,在转运过程中,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在转运中途出现躁动或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可以视情况为患者提供镇静剂或镇痛药品,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约束带固定病患。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现难以预料的快速变化应立即就近利用医疗资源实施抢救。第三,转运后的交接管理措施:首先,转运至相关科室之后,转运护理人员应同急救医护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检查结果、护理措施、特殊治疗、患者心理状态等情况;其次,当患者被妥善安置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待患者病情平稳,向患者及家属报告完成情况,接收护士要在交接班表格上签名并注明时间,转运工作人员此时才可以离开接诊室。第四,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施:持续质量改进需要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必要了解,对于出现的大量不良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同时提出护理的措施。与此同时医院组织工作人员积极交流风险管理的相关流程,交流经验教训,学习相关技术和经验,避免之前出现的转运事故再次发生。
此次参与实验的127例病患均成功完成转运,最长耗时与最短最短耗时分别为15.46分钟以及9.37分钟,平均转运时间为(10.33±2.47)分钟,转运途中出现1例意外情况,该病患出现了心脏和呼吸骤停,经过急救处理后已经脱离危险。转运过程中均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包括管道脱落、输液中断等情况均不存在。没有发生医疗纠纷情况。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 病患院内转运相关指标结果表
医院急诊室作为抢救、治疗危重病患的重要场所,其所收治的病患大多具有病情复杂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以及危险性大等特点。对于此类病患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当危重病患在进入医院急诊抢救阶段后,因诊断或进一步治疗,往往需要在医院内进行转运工作,但院内转运工作充满危险性。事实证明,院内转运途中很容易出现不良事件,且引发不良事故发生概率较高,不仅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案件,还有可能对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危险。因此怎样确保急诊危重病患的院内安全转运工作以降低转运风险,就成为医院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转运是急诊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也是患者在整个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风险性最高、存在风险因素最多、风险情况最复杂的关键环节。另外也是最容易导致抢救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或出现意外的重要环节。对此,医院方面必须提高对转运过程的重视程度。护理管理干预运用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抢救效果较佳。其主要以转运前的安全管理护理、转运中的安全管理护理、转运后的交接管理措施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措将危重病患在急诊科转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评估,进而实施管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危险事件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次研究显示,127例病患均安全完成了院内安全转运工作,没有出现意外死亡病患或其它事故导致病患死亡。
综上,对急诊危重病患的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做好护理干预管理工作并规范的实施转运操作,能够有效降低病患死亡风险,进一步提高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1] 钱丽华.急诊科危重病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4:85-86.
[2] 郑米娅,张旭芬.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配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