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娟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1375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1],属于心血管内科疾病[2],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液突发急性的中断或供应不足,从而诱发患者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3],本病临床特征为心律失常、心绞痛等[4],本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有心力衰竭现象出现,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5],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合并患者,大多数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以及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而出现死亡,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但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取了优质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详情如下。
现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共104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包含了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为36-71岁,平均(53.5±1.3)岁,对照组包含了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37-72岁,平均(54.5±1.1)岁,两组患者除本病外不患有血液、糖尿病等疾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等,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对其进行健康宣教;(2)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护理患者日常生活,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方法如下:(1)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为患者打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患者居住的病房应定时按需的消毒、通风;在病房内放置杂志、图书或者播放轻音乐,降低患者对环境产生的不适感;(2)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患者处于手术室中,应帮助患者进行合理、舒适的体位摆放;安抚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紧张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刻告知主治医师,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处理;(3)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并发症并积极的做好预防等工作;(4)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因本病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因此护理人员应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对患者每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维生素的摄取量进行增加,并适当的摄入高纤维含量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饮食营养达到均衡;(5)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无论患者的疾病大小,患者内心都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提高护理有效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应持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理念;通过沟通、谈话等方式,了解患者内心的波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6)对患者进行出院护理,叮嘱患者要遵照医嘱用药、加强锻炼、注意饮食等;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我院采用问卷调查,患者采取自评模式,结果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本次调查中涉及104例患者的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 士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实验组患者护理结果为满意为34例、比较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护理结果为满意为30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率为76.9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临床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有关资料表明,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递增,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心力衰竭,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临床特点,根据相关资料得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合并患者,大多数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以及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而出现死亡,在临床护理中,常规的护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因此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我院在本次调查中采取了优质护理,我院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持以温柔、热情、饱满的护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护理,对其进行舒适病房居住护理,可有效果的降低患者因对居住环境的不适应,而出现的紧张感陌生感;对其进行术中护理,可有效的避免患者因长时间的局部按压而出现的损伤;对其进行术后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明显。在本次护理中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临床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可实施优质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