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苏 徐州 221000)
气管插管是手术麻醉开放气道的常用方法,同时有效固定气管导管是气管插管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手术的临床实践中,若导管的固定方法不恰当,则会在口唇部皮肤处产生摩擦、压力等刺激,从而导致口唇及其周围皮肤受压过久,出现水泡、破损、溃烂等各种损伤,最终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笔者研发出一种可调式气管导管托架专利产品,通过与常规护理的分析对比,对新型产品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实施腹腔镜直肠癌全麻手术患者40例,按照手术进行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单号20例为实验组,双号2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手术体位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入选标准:(1)腹腔镜直肠癌全麻手术患者(2)年龄≥18周岁,2、排除标准:(1)术前口腔疾患(2)门齿脱落(3)面部皮肤损伤(4)手术时间小于2.5小时的患者
(1)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完成以后,选取一根长度约为40cm,宽度约为2cm的丝绸胶布,先将胶布的一端粘贴于手术患者一侧的面颊部,然后将胶布沿口角到气管道管的方向于牙垫间缠绕2周,再从另一口角方向延伸至对侧面颊部并将其粘贴牢固,最后取另一条相同的丝绸胶布按相同方法交叉固定,记录插管深度。
(2)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以后,选取一根长度约为40cm,宽度约为2cm的丝绸胶布,先将胶布的一端粘贴于手术患者一侧的面颊部,然后将胶布沿口角到气管道管的方向于牙垫间缠绕2周,再从另一口角方向延伸至对侧面颊部并将其粘贴牢固,最后取另一条相同的丝绸胶布按相同方法交叉固定,记录插管深度。使用自制可调式气管导管托架,托住气管导管尾端,使气管导管保持中立位,避免压迫周围皮肤。
将实验所得的统计数据资料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样本的比较使用t检验,统计数据资料使用x2检验。
本人选择了40名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名,按照实验步骤分别对照,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减轻,出现面部皮肤压红例数减少,压红消退时间缩短,导管移位和导管扭曲变形例数减少,医生满意度提高。
压疮是局部组织受到长期压迫而造成的。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以及潮湿,同时垂直方向上持续性的压力是造成压疮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所有因素中手术时间的长短与压疮的发生率有密切的关系,而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室护士无法控制。因此,预防措施的重点应在减少术中的压力和剪切力,减少局部软组织压力。
对于气管导管的固定方法,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在临床上,我们使用一种塑料的螺纹管托架,虽然它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气管导管尾端的重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弊端,如(1)稳固性不好,放置不稳、易倒伏增加患者负担;(2)只能托起螺纹管,但对于气管导管起不到支撑作用;(3)体积太大,无法调节高度,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特殊体位中不能使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取头低脚高特殊体位,扶镜者站在病人头位,无法使用已有的螺纹管支撑架,但是由于气管导管的尾端部分较长,同时常常会与呼吸机管道或雾化装置相连接,一般还会被多层无菌巾所覆盖,使得重量增加,多处于下垂状态,从而使得气管插管固定部位变形塌陷,影响了患者的通气;另一方面下垂状态下的管道也会压迫到患者的颌面部、鼻腔、下颌部皮肤,还会形成反向力进而压迫到气管后壁,给患者造成损伤。
如何在应用过程中找到一种更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固定方法,使更多的患者受益,这需要广大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改进。本人研制一种可调式气管导管托架并试用于手术护理。
在手术中,我们根据病人气管导管的位置,来调节U型气管夹持卡的位置和方向,将气管导管连接头的地方放置在U型气管夹持卡上,从根本上减轻气管导管对口腔颌面部造成的压力和剪切力,从而减少局部软组织压力,降低术中由气管导管引起的口腔颌面部压疮的发生率。
通过与常规护理的分析对比,研究两种护理方法在手术患者口腔黏膜损伤程度、皮肤有无压红、皮肤压红消退时间、导管移位及导管扭曲变形例数等方面的应用效果,探讨自制可调式气管导管托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式,研究托架在降低口腔颌面部压疮发生率和减少气管导管移位、导管扭曲变形例数上的作用。由此阐明可调式气管导管托架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安全性,在降低口腔颌面部压疮率以及减少气管导管移位、导管扭曲变形例数等方面的有效性,同时也具有辅助做好精细护理,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