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国际化办学的实质和目标

2018-01-30 13:32
江苏教育 2018年44期
关键词:先进经验本土化国际化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是一个新问题。江苏许多职业学校都想把国际化打造为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在为何国际化、如何国际化等问题上的认识却存在很大差异。

有学者认为国际化是内生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元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前校长克拉克·克尔的一篇论文标题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知识的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目的的国家化》。克尔认为,知识是没有国界的,所以高等教育必然是国际化的;但现代大学是在民族国家框架下建立与发展的,所以必须认真考虑大学的国家化问题。那么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动力是什么?职业教育一般不会去生产知识,而主要是传承技术与技能,而技术技能在本质上具有排他性,这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只能由外部力量来推动。

也许正是国际化内在动力的缺失造成了目前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中的种种乱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理解为何要国际化的问题。在现实中,许多学校把国际化教育当作国外学校的中国预科,或追求国家教育合作项目以获得政府认可及项目资金,国际化成了“锦上添花”的工具。长久以来,国际化的办学实践大多集聚了优质生源、优质师资和优质资源,呈现贵族化、精英化特征,而职业教育面向平民、面向职业、面向技术技能的宗旨在相当程度上被弱化了。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与职业教育的本地化特征是否会产生冲突?在笔者看来,当然会有冲突,但根本问题不在于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冲突,而在于技术技能的排他性造成的内在矛盾。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初衷是什么?应该是为开放的中国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由此来看,案例中列举的两大国际化策略——走出去与引进来——都存在导向上的不足。

许多国际化项目把外国语言当作最重要的学习科目,把送学生到国外学校就读或到国外就业当作最高目标,国际化成了学生走出国门的跳板。有些国际化项目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为目标,照搬国外的职业资格标准、教学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甚至努力做到外语授课,可问题在于一切都按国外的标准与方法来培养,真的能培养出中国需要的人才吗?

如果要培养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不能割裂国际化教育与本土教育、本土文化条件的联系,而应在国内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实践。因此,应该尽量少地开办所谓国际化班,尽量多地开设能拓宽国际视野、丰富国际文化的通用课程;尽量少地直接套用所谓“国际标准”,尽量多地为中国标准增加国际化元素;尽量少地照搬国外课程与教学模式,尽量多地根据学生与学校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以上呼吁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之上,即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存在本土职业教育与国际化职业教育二者的割裂。这种割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职教走出去时可能也会出现。走出去办学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根本原因可能就是把中国的教育与所在国的教育对立了起来,从而产生了割裂。所以在我们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时有本土化的要求,在推广中国先进经验的时候也有在所在国实现本土化的要求。但要注意,这种本土化还是应该以服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基本出发点,万不可迷失了自己。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所有的国际化实践都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在目前的形势下为其他国家服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仍然只是溢出效应,而不应成为我们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先进经验本土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外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自贸区发展的启示
高校预算管理先进经验的借鉴及新方法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