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务局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市水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治水管水年度重点任务,年度目标计划全面完成。
立足珍惜用好南水北调水,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得到新提升。持续推进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建设,预计全年利用南水北调水12亿m3,累计超40亿m3,超过1 200万人喝上江水。继续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密云水库输水和向密怀顺水源地补水,全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同比继续回升。密云水库蓄水量超过25亿m3,为21世纪以来最高值。加快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建成房山良乡水厂、顺义城南水厂并投入试运行,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供水管线实现通水,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区自备井置换进展顺利,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积极贯彻国家节水行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出新举措。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治理,指导建立街道(乡镇)精细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探索用水计划到村、节水管理到户。朝阳、通州、房山、密云4区完成节水型区创建验收;完成1 000个节水型单位(企业)和社区(村庄)创建任务;加快落实“两田一园”高效节水方案,实行按取水量收费。全年节水超过1亿m3。
聚焦打好碧水攻坚战,城乡水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全力推进第二个三年治污方案,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1.7亿m3。加快推进通州甘棠、海淀上庄、房山青龙湖等再生水厂建设,高安屯再生水厂二期实现通水运行。巩固建成区57条段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快非建成区84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凉水河通州段、宋庄蓄滞洪区二期和温榆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设。开展“驻村设计”试点村庄建设,重点解决200余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美丽河湖建设实现新突破。编制完成市级14个流域和各区“一河一策”方案,贯彻落实“清四乱”部署,首次实施市总河长令,全面开展“清河行动”,解决了一批河湖水环境突出问题。推进河长制信息平台、河长APP、巡河APP、“北京河长”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建设,创建公布河湖二维码信息,强化监督管理,畅通举报渠道,建立“发现—移交—督导—整改—反馈—核实”河长闭环工作制度,推动河湖管理保护见成效建长效。
深化京津冀水务协同发展,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组建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推动成立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持续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建立库区网格化常态护水机制,京冀携手推进上游张承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建立京冀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成2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印发《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指导意见》。冬奥会延庆赛区应急水源保障、佛峪口水库水源保护和佛峪口河水生态廊道建设等顺利推进。
坚守“不死人少伤人”工作底线,全面夺取防汛工作新胜利。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强化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整改,压茬推进汛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强化京津冀联动防汛,推动京冀跨界山区中小河流及重点山洪沟道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京冀跨界河道洪水调度和跨界沟道联控联防机制。 成功应对“7·16”“7·24”等局地强降雨,有效处置了房山区大安山乡军红路山体崩塌灾害,及时组织人员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要求,水务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减政放权力度,水务部门公共服务事项从38项优化精简为14项。以优化施工许可办理和压缩供排水接入办理时限为重点,提升小微企业、居民用水排水户接入服务效率。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水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进完善水务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制度体系。
2019年,北京水务工作将围绕“安全、洁净、生态、优美、为民”目标,聚焦“转方式、抓统筹、补短板、强监管”,着力强化水安全保障,重点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水行业安全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全面打好碧水攻坚战,重点在持续改善优美水环境上下功夫;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修复,重点在营造良好水生态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水务改革创新,重点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下功夫;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在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队伍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水务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保障首都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