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肃州区下河清诚信农场的农民吃水需从几十公里外塘坝拉水
农民吃上干净的自来水
甘肃省贫困面大、程度深,水利与贫困地区的关联度高。很多地方穷在水上、难在水上,脱贫的出路和希望也在水上。长期以来,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比较突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保障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吃水为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着力提高贫困地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这一民生工程,连续九年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列为为民办实事之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逢脱贫攻坚会议必讲农村饮水,指出“不愁吃、水为先”,这是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最直接的民生大事;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省纪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财政、扶贫、卫健委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各项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和重点支持对象,从投资安排、水源保护、水质监测、价格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鼎力支持,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强大合力。有关部门和各地建立健全了全方位、分层次的督导检查机制,不断加大督导检查、专项稽察、跟踪审计、年度考核、通报通告等工作力度,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质量与效益。
按照“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抓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求,指导县区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群众意愿,合理制定建设方案,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汇总确定《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三年实施方案》,将建设任务分解细化到县乡村,落实到具体工程。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目标。同时,对运行管护提出要求,全省贫困地区2018年年底全面建立完善县级专管服务机构,维修养护资金和水质检测中心,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设立村级公益性岗位,落实管护责任、人员和经费,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进一步靠实县(区)主体责任,坚决落实中央有关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实行“旬报告、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加快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6.3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05%,占三年总体建设任务的61.2%,已实现《意见》中明确完成50%以上的总体建设任务,为2019年全面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超额完成水利部下达的9.74亿元年度建设任务。
武山县农村饮水工程
农田灌溉配套工程发挥效益
饮水安全“一户一策”信息清单
农民吃上干净的引洮水
肃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泽牧区群众
农民利用自来水发展庭院经济
农民利用集雨水窖发展庭院经济
临夏县西北片农村饮水安全水厂
实践中,甘肃省水利厅不断总结汲取经验教训,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当地发展水平、水源条件、地形特点、居住分布、居民用水习惯等,因地制宜确定工程建设模式。群众居住集中且具备供水条件的,修建集中供水工程,管道铺设到村社,指导和组织群众自建入户供水设施;不具备入户条件的,修建集中供水点。水源水量不足的集中供水工程,完善配套工程及到户调蓄设施,增加调储能力,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存在工程缺陷的,配套改造相关设施,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居住分散无法修建集中供水工程的,指导群众修建达标的分散工程;长期饮用水窖水的,根据实际配套水质净化设施。极度干旱年份出现季节性缺水时,组织力量及时定期送水到村。这些做法符合甘肃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避免了超出自然承载和经济承受能力的盲目建设与发展。
甘谷县西北部学校师生吃上自来水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016年,甘肃省开发建成全国首个“横向到工程,纵向到农户”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全省农村494.2万户、2026.4万人,9470处集中工程、34万处分散工程的信息纳入系统,实现了与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有效对接,对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村,104万建档立卡户、439万人(其中未脱贫48.2万户、189万人)的饮水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发了手机APP,能够及时方便地了解行政区域内的工程信息及农户饮水现状,已在全省贫困退出验收和入户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同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设立了问题清单功能模块,建立问题台账,实行省、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动态管理。全省水利系统排查出3872个自然村的问题,目前已整改解决3831个,剩余41个问题已制定整改方案,正在加紧整改。
已建成的天祝县二道墩水库鸟瞰图
西峰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化验中心化验室
已建成的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水库大坝
聚焦最困难地区,印发了《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整合厅系统技术力量,抽调58名技术干部组成7个工作组、14个小组,对“两州一县”和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开展为期3年的一线技术服务和督导检查;统筹全省贫困地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实行厅领导联系市州、厅机关处(室)和厅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联系58个片区贫困县开展技术指导全覆盖的工作制度,2018年已持续开展七轮督导检查,促建设,促整改,促管理;积极汇报衔接,在省纪委大力支持下,印发了《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落实监督检查方案》,监督检查由省纪委监委统一领导,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具体指导,抽调纪检干部及水利业务骨干组成5个工作组,重点对全省10个市州、58个片区县农村饮水安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情况全面开展监督检查。
2015年,甘肃省开发建设了全国首个水质检测平台,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将工程规模、工程类型、覆盖人口等信息作为基础参数建立任务分配数学模型,实现检测任务按天自动分配,对水质检测实行日志管理,指导督促各检测中心及时取样、检测,并将结果限时上报。自2016年以来,已在全省120个较大规模水厂配套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倒逼水厂加强管理,有效促进水质检测规范化工作,发挥水质监管“指挥棒”作用。2018年甘肃省水利厅会同省卫健委制定了贫困地区水质检测人员两年培训计划,拟对全省88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分9批进行技能操作实训,切实提高水质检测人员业务水平。目前已开展了6期,累计培训120人次。同时,经过摸排,全省仍有18万农户饮用水窖水,其中14.7万户将纳入三年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巩固提升工程覆盖解决,剩余3.3万户现状条件只能长期饮用水窖水的农户,计划通过安装水窖水净化设施改善饮水水质。省水科院完成了水窖水净化设施研发工作,性能稳定,技术可靠。2018年9月,省水利厅已向省卫健委提请产品认定申请,待认定后即刻组织批量生产,会同省扶贫办按照精准到户的资金计划,迅速落实好该项工作。
甘谷县西北部饮水安全工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水质化验
下一步,要全面梳理全省运行管理情况,掌握专管机构设置、维修养护基金落实、水质检测中心运行三项机制建立情况。运行管理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村级公益性岗位设置、“三变”改革,落实村级管护主体和责任。按照《意见》“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提前着手2019年建设任务,加快前期工作,尽快开展技术审查和招标投标,保持2018年建设的良好势头,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020年扫尾,力争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达到国家现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