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
为有效管控煤矿采掘接续紧张引发重特大事故风险,近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了《防范煤矿采掘接续紧张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共分为9条,明确了采掘接续紧张的9种情形,并作为煤矿重大隐患进行监管。
《暂行办法》是在原煤炭工业部颁发的《关于矿井和露天矿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划分范围、计算方法及矿井巷道划分范围的规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煤矿灾害防治工程等因素,修改“三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灾害条件细化“三量”可采期规定,新的“三量”规定能更好地反映矿井采掘平衡关系。
《暂行办法》的出台树立了煤矿采掘平衡超前管理理念,明确煤矿应当按照新的“三量”计算方法和可采期规定进行采掘平衡管理,应当根据采掘接续紧张的严重程度,调减相应计划产量或减少同时作业的采煤工作面个数。
《暂行办法》对煤矿企业采掘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明确煤矿上级公司的监督管理职责,煤矿上级公司应当按照“三量”平衡管理要求,下达产量考核指标和相对应的经营考核指标。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对煤矿企业和煤矿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问责。《暂行办法》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煤矿安监局部署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全面“会诊”
近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开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会诊”工作发出相关通知。
据了解,为立足于查大系统、治大灾害、控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强力推进瓦斯“零超限”,坚决遏制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以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为主要内容,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展一次安全“会诊”。集中整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止不具备防治能力的煤矿冒险组织生产,推动不具备防治能力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淘汰退出,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提高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能力。
通知指出,“会诊”范围包括全国所有正常生产和建设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89条规定情形,应当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而未进行鉴定、鉴定未完成或鉴定为非突出矿井的其他正常生产、建设矿井。
据了解,“会诊”将于2018年10月下旬开始,至2019年6月底结束,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8年10月下旬至11月底,企业自行开展安全“会诊”、自查自改。第二阶段,2018年12月份至2019年5月份,组织专家开展现场“会诊”。第三阶段,2019年6月份,对安全“会诊”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检查。
此次“会诊”内容主要包括10个方面。一是应当进行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的是否按规定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二是矿井、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是否有防突专项设计,专项设计是否符合规定并严格落实。三是安全投入是否能够保障防突工作需要。四是是否按规定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抽采半径等参数。五是是否坚持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先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落实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六是是否建立地面永久抽采瓦斯系统并正常运行,抽采是否达标。七是通风系统是否稳定可靠。八是安全监控设备是否具备并能实现故障闭锁、甲烷电闭锁、风电闭锁等功能。九是防突措施的现场施工管理是否到位,对打钻、封孔、瓦斯抽采、计量和防突效果验证、效果检验等防突措施落实的监督检验是否可靠有效。十是各省级煤矿安监局认为应当进行安全“会诊”的其他内容。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要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突出重点,严格执法,用好“会诊”成果,严守纪律。
煤炭工业转型发展院士报告会在京召开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京组织召开煤炭工业转型发展院士报告会。报告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谢和平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作报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出席报告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主持报告会。
谢和平院士作了题为《煤炭革命的战略与方向》的报告。他强调,国家持续推进能源革命,新时代煤炭必须进行一场打破常规的自我革命。报告提出了煤炭革命目标是,走绿色安全智能开发的科学产能发展之路,清洁高效低碳的科学转化利用之路,并与新能源密切结合,使煤炭真正成为多元、开放、协同、一体化的清洁能源。报告提出了煤炭革命绿色安全开发、清洁低碳利用、多元协同发展三大战略,三个阶段实施路线图,以及煤炭革命的变革性、颠覆性理论和技术发展方向。
凌文院士作了题为《创新引领煤炭绿色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全球能源现状与发展趋势,解读了我国能源革命战略、理念与目标。他指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既是顺应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导向、社会公众期盼,同时更是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内在需求。报告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及主要任务,包括构建基于煤炭开采源头主动减损,涵盖采前、采中、采后和闭坑全生命周期的主动生态减损理念和技术体系;推进高端煤矿设备国产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特厚煤层资源回收效率和生产效率持续推进智能精准煤炭开采,建设采煤无人化的智能矿井;围绕煤炭绿色开发、高效发电、清洁转化、煤炭污染控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部署系列研发任务;构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体系,确保到2030年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第四届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召开
日前,以“采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前沿技术探索”为主题的第355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第四届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论坛在中国矿业大学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和全国煤炭行业共青团工作指导和推进委员会联合承办。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国家能源集团、中煤科工集团等全国高校、企业单位、科研院所的200多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校内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出席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院长代世峰主持。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和青年才俊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大家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探讨采矿塌陷地治理等科技前沿问题,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突破,共同担负起打造绿水青山、促进生态发展的重大使命,为国家能源事业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刘峰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与煤炭经济的深度融合,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是当前行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希望各位学者聚焦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安全战略的重大需求,共同为我国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及治理贡献智慧。
论坛特邀国家能源集团2030项目办公室主任李全生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原正校级督导员冯涛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胡振琪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作了题为“矿区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矿山生态修复”和“中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
论坛执行主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张吉雄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南开大学王莹莹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赵艳玲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金满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
两个分论坛共有42位青年科学家代表围绕矿山生态修复前沿技术作学术报告。分论坛内容紧扣前沿技术问题,结合大量的成功治理案例和科研项目,内容涉及环境与生态保护、资源绿色开采、土壤质地空间、煤与瓦斯治理等多个研究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相互融合,交流思想,从多个角度共同探讨采矿塌陷区生态修复问题。论坛期间,参会学者赴潘安湖湿地实地调研了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和再利用示范区。
此次论坛倡导“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不强调职务、资历高低,秉承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论坛不设主席台,而是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通过学术报告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平等交流,让各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能够在同一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共同为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贡献力量。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增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了思想碰撞,增强了青年学者的交流合作,对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生态治理领域的研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