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红
(济南市儿童福利院医护中心,山东 济南 250113)
作为新生儿临床常见病症表现,营养不良主要指长时间能量、蛋白质等摄入不足,致使患儿机体缺乏维生素或蛋白质等,胃肠功能受到影响,不利于生长发育。尽管当前关于新生儿营养不良治疗手段日渐完善,仍要求引入相关的护理方法,以此帮助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症状。本次研究主要取86例营养不良患儿为例,分析综合护理干预下取得的效果。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营养不良新生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37例,年龄为出生后6 h~30 d,其中1胎出生、2胎出生新生儿分别为50例、30例。入选标准:①体重下降明显且伴有水肿表现;②患儿有消化系统机泵、喂养不当、膳食摄入不足以及低出生体重史;③检查发现有维生素缺乏、贫血等表现;④排除其他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所致营养不良情况;⑤患儿家属无不配合情况。利用随机划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在性别、症状表现与年龄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主要采用一般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及其家属做各项检查,包括呼吸、脉搏与血压情况。同时,需观察患儿是否有肠道、呼吸道等感染情况,做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主要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内容包括:①饮食护理,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是引起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中要求向患儿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同时结合患儿营养不良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在食物选择上要求做到以高蛋白含量、高矿物质含量、高热量等食物为主,且食物需保持软、烂、细以及无刺激性等,做到少食多餐,达到营养支持目的;②保温护理,新生儿在体温调节能力上较差,特别营养不良新生儿表现更为明显,应考虑利用温箱帮助患儿维持体温,护理人员需对患儿体温密切观察,注意暖箱温度调整;③生活护理,如患儿皮肤需保持清洁,避免利用刺激性清洁用品,且皮肤擦拭所用温水温度不宜抬高,同时应鼓励患儿家属特别母亲与患儿交流,对帮助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患儿机体免疫能力可发挥重要作用[1]。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与护理7 d后营养不良改善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体质量、血红蛋白与血糖情况等。另外,对两组患儿家属做护理满意率问卷调查,问卷评价内容包括人员操作、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利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与不满意进行评价,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营养不良改善情况,观察组患儿体质量、血红蛋白与血糖等指标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满意各28例、14例,护理满意率97.7%(42/43),对照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满意各20例、13例,护理满意率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营养不良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从营养不良发病原因看,主要表现为:①饮食影响,如婴儿出生后喂养不佳、偏食、饮食结构不合理或忽视辅食的添加等,均是造成机体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且可能因机体免疫能力过差,引发其他疾病;②疾病影响,如部分婴儿出生后有体质较差、患有小儿常见病等情况,如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等,易导致婴儿出现食欲减退情况,当机体营养不足以支撑机体消耗,便会引发营养不良情况。除此之外,部分研究中也指出,家庭因素是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家属对喂养知识了解较少、忽视对婴儿的营养补充等。对此情况,要求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保温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帮助改善患儿营养不良情况[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项临床指标上,观察组患儿均由于对照组,同时比较护理满意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可反映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取得的护理质量较高,帮助患儿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营养不良新生儿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对改善患儿营养不良症状可发挥重要作用,且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王海亚.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7):213-214.
[2]王 艳,梁 静,赵宝丽,等.第二代测序技术诊断新生儿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1例及其家系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05):4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