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作用与临床评定

2018-01-30 11:55张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浸润性肿块乳腺

张鸽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乳腺癌的发生率不断升高,是威胁现代女性生命健康的一大因素[1],而乳腺导管内癌是原位癌的一种,在乳腺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由5%上升到20%~30%[2]。包凌云等[3]在研究中指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8~10倍,因此需及时、准确的诊断以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为了探讨超声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进行了此次对比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经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患者48例,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乳腺癌、乳腺畸形、胸部外伤、胸部手术史、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48例患者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2.32±3.06)岁;疾病类型:单纯肿块19例、单纯乳头溢液18例、两者合并11例;疾病分型:粉刺型21例、非粉刺型27例;肿块直径1.6~4.6 cm,平均直径(2.83±1.08)cm。

1.2 诊断方法

嘱患者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上举双臂并抱头,以充分暴露患者的双侧乳腺,将超声诊断仪的频率设置为6~12 MHz,以乳头为中心进行连续放射状扫查,并多切面扫查病变处,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及有无导管扩张等情况。之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灶内部和周边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之后行穿刺活检进行确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准确率及影像学征象。应用Adler半定量分级法[5]对病灶的血供情况进行分级:无血流为0级,血流较少、管径不足1 mm、可见1~2处点状血流为Ⅰ级,血量中等、数条小血管或一条主要血管超过病灶的半径为Ⅱ级,血流丰富,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交织成网状为Ⅲ级。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48例穿刺活检检出肿块型18例(37.5%),导管改变型30例(62.5%),其中导管扩张型25例(52.08%)、而单根导管扩张型4例(8.33%)、多根导管扩张型14例(29.17%)、囊实性导管扩张型7例(14.58%)。48例患者超声诊断肿块型47例(97.92%),误诊1例(2.08%),导管改变型29例(60.42%),其中导管扩张型22例(45.83%)、而单根导管扩张型3例(6.25%)、多根导管扩张型13例(27.08%)、囊实性导管扩张型6例(12.5%)。

2.2 影像学征象

48例患者中病灶形态规则18例、不规则30例,边界清晰29例、不清晰19例,内部回声均匀7例、不均匀41例,有微钙化27例、无微钙化21例,有后方回声衰减19例、无后方回声衰减29例,血流信号0级13例、Ⅰ级20例、Ⅱ级15例、Ⅲ级0例。

3 讨论

乳腺导管内癌是一种发生于乳腺导管、但未侵及基底膜和周围间质的原位癌,是乳腺不典型增生与浸润性癌的中间连续状态,被WHO于2003年划为癌前病变,称之为导管上皮内瘤变[6],多起源于乳腺末梢导管,临床上常采用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及单纯乳房切除术等进行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导管内腔肌上皮细胞层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破坏了基底膜,导致淋巴细胞浸润和周围基质细胞血管病变,有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7]。有统计资料显示,约11.2%的患者可发展为浸润性癌,而50%的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进展为浸润癌[8]。

临床上常采用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是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多不被患者接受。超声是一种常规、直观和无创的检查。研究中,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总准确率为97.92%,病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有微钙化、后方回声多未衰减,血流信号以Ⅰ级和Ⅱ级为主。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早期乳腺导管内癌准确率较高,具有无创性。

[1] 沈俊俊,潘月芬,姜亦珍,等. 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及其与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及Ki-67的关系研究[J]. 浙江医学,2016,38(22):1799-1803.

[2] 张丽丹,包凌云,张丽.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分型与病理相关性[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2):215-217.

[3] 包凌云,谭艳娟,朱罗茜,等.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1):61-67.

[4] 赵华,楼淑文,翁慧慧. 两个不同年龄组女性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J]. 中国医师杂志,2015,17(11):1712-1713.

[5] 孙琳,杨顺实,田青青,等. 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病理特征[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5):394-397.

[6] 张海鹏,付彤,宋东,等. 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光谱方法检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2):374-378,后插4页.

[7] 黎细根. 乳腺导管内癌单纯保乳手术治疗与术后加用放疗对肿瘤复发影响的Meta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480-3481.

[8] 王永南,杨梅,张安秦,等. 基于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筛查的BRCA1对乳腺导管内癌预后的预测价值[J].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6,43(12):810-814,封 3.

猜你喜欢
浸润性肿块乳腺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红外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