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芝 杨勇 肖玲 付英子 冯涛
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其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脑部血运不畅。对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进行控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都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3]。现研究旨在对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59~78岁,平均(68.2±4.4)岁;将同一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80例志愿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2~79岁,平均(69.0±3.7)岁。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使用0.109 mol/L枸缘酸钠抗凝管抽取研究对象晨空腹静脉血三管,将其分别应用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血栓弹力图的测定;本次研究采用日本产CS5100血凝仪,采用DTR试剂,采用北京普利生血小板聚集仪以及ADP试剂,采用美国产TEG血栓弹力图仪及其配套试剂。
(1)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按照相应的血凝仪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即可;(2)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使用聚集仪对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使用ADP作为诱导剂对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使用百分比表示;(3)血栓弹力图检测方法:将检测温度控制为37℃恒温,取1 ml枸橼酸抗凝全血在半小时内注入相应的试剂瓶内,将其进行激活,将20 μl氯化钙以及340 μl标本加入测定杯,将其设置为进行周期为10秒并呈4°角进行摆动的恒温杯,并将血块的机械阻抗情况记录于电脑并绘制为图像。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主要包括:R值(主要对凝血因子功能进行反映)、K值(主要对部分血小板功能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反映)、MA(最大幅度,对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进行反应)。
采用SPSS 19.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均属于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80例患者的FIB和PAgT水平分别为(4.65±0.82)g/L和(71.89±11.12)%;对照组80例研究对象的FIB和PAgT水平分别为(2.53±0.72)g/L和(55.68±9.21)%,实验组的两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80例患者的R值、K值以及MA值分别为(5.77±1.42)min、(2.19±0.29)min和(69.32±5.81)mm,对照组80例研究对象的R值、K值以及MA值分别为(6.65±1.95)min、(2.71±0.48)min和(62.08±6.1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是患者脑部血管发生狭窄或堵塞、导致患者脑部血流不畅所引起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都具有严重的影响[4-6]。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因患者的凝血系统与血小板活化对脑梗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患者凝血状态的了解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与常规的检测方法相对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能够更加迅速和直观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反应,能够对患者的合理治疗起到促进作用[7-8]。
根据研究,实验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MA以及G,4项相关指标水平经过治疗后得到改善,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其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良好的反映,为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张利强.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99-100.
[2] 崔野,彭雷.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的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95-96.
[3] 刘苇苇. 基于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证结合诊疗规律探讨[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103-106.
[4] 常四鹏.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变化临床研究探索[J]. 河北医学,2013,19(3):381-383.
[5] 李月敏,刘志红,宋晓阳. 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血小板GPⅥ表达与血清hs-CRP和Hcy的相关性研究[J]. 西部医学,2014,26(6):800-802,805.
[6] 吴雪华,程晓娟.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J]. 河北医学,2016,22(5):795-796.
[7] 万佳,王红艳,郑加辉,等. 氟伐他汀辅助强化抗血小板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7,29(1):45-46.
[8] 杨剑宏,吴月飞. 脑微出血与抗血小板治疗及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4):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