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网络文学与现实文学
——从《策马春风堤上行》创作谈起

2018-01-30 11:51锦沐
新阅读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小鸭子网络文学运河

文/锦沐

从1998年红遍网络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今天突破4亿的网络文学,历经了二十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期。

网络文学不是凭空出现的,每种网文的类别,其实都是有历史基础和原型的,作者根据当下读者的喜好,在表达方式以及情节设置上进行调整。比如,网络文学中比较畅销的几个类型:玄幻小说的根源——《西游记》;言情小说——《红楼梦》;都市热血小说——《水浒传》;军事小说——《三国演义》;灵异志怪小说——《聊斋志异》。我们会发现,其实所谓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网络小说也可以出版,可以改编成影视剧。而传统文学,也同样可以发表在网络平台。当年的四大名著,在那个时代,也应该算是流行小说了。网络文学的作者中也有很多写作功力深厚,历史文化知识渊博的,写出来的作品一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也许若干年后就是新的四大名著。

那么,为什么网络文学还会给人一种快餐文学的感觉呢?这可能和网络文学的收费模式,用户的阅读习惯以及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有关。网络文学从最早按千字收费发展到现在,作者写出一本畅销书,就会希望写得更长,为了黏住读者,每天更新的字数也越来越多。记得2007年时,网络文学中的女性文学刚刚兴起,那时30万字的作品称为长篇。作品类型也多是以架空历史、都市纯爱为主。作者没有太多更新压力,一般都是为了兴趣而来,也愿意不断的去修改作品,所以那时出了很多精品的小说,包括现在影视剧改编的所谓大IP,其实很多都是前些年的作品。

网文作者变得有钱,还是从手机阅读兴起开始。付费变得更加便捷,阅读的场景变得更加丰富,读者消费意识的慢慢养成,让网络文学快速地发展起来。而新媒体的出现,让文学的变现有了更快、更多的渠道。影视、游戏的下游公司的加入,更是将网络文学的衍生价值及影响力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而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随之带来的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作品的同质化严重,新的创意越来越少;字数越来越长,营养越来越少等。大家开始变得浮躁起来,作者写作的初心,应该是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讲给读者听,并且希望读者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自己想要传达的善良、爱和美好。越是繁荣越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在让读者喜欢的同时,传递正能量的价值观,这是我们每一个创作者的责任。

最近,又有一个词开始流行:现实文学。

我应点众科技之邀,创作了《策马春风堤上行》一书。故事的背景是在明代,人物就是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守闸人。最近文学领域也好,影视行业也好,都在倡导现实文学的创作,而网络文学,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则往往被放到了现实文学的另一面。所谓的现实题材,并不是说一定是发生在当下社会,一定要是校园、职场、新农村这类现在正在发生的事,现实,不等于现代。现实的定义,是指一切实际存在的东西。既指自然现实、社会历史现象和思想的总和,又指现有事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即作为合乎规律的存在。发生在古代历史背景下的小说,也可能是现实题材小说。网络文学和现实文学之间并没有屏障,网络文学也不等同于虚幻文学。特别是在当今自由创作的环境之下,所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都是现实文学,也都会受到国家的鼓励扶持,受到读者的喜爱。

我之所以把《策马春风堤上行》的故事主角马天恩的身份设定为通惠河边五个守闸家族其中一族的当家人,是因为我觉得只有人民才是运河文化最好的代表,而守闸家族,更是和运河接触最直接的职业。他们的荣耀,他们的生存,都是和运河紧密相关的。这部作品,就是要通过运河旁边百姓的生活,通过运河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对运河的守护,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大运河边众生图。故事里没有王侯将相,后宫妃嫔,也没有狗血的多角恋,只是想用一个故事告诉大家,真正和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岸边百姓,他们的努力、挣扎与向往。

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讲“选择”。古人也好,现代人也好,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做着选择。主角马天恩,她要在自己任性的生活和承担家族命运之间做选择,要在自己的生命与守护运河之间做选择;吴仲,要在自己的前途与良知之间做选择,要在失去爱人的生命与成全爱人的责任之间做选择;甚至所谓的“反派”田荣华,也是在不断的做着选择,在家族利益与伤害他人之间做选择,在保全家族与自己性命之间做选择。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要有一个大的背景,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前提是不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

这部作品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下,为了力求准确还原历史,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其中有两本对我帮助最大,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一本是高寿仙老师的《明代北京社会经济史研究》,一本是明代作者沈榜所著《宛署杂记》。这两本书对了解明代时期北京的社会生活、历史地理、风俗民情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宛署杂记》实际就是宛平的县志,也是北京最早的史书之一。这本书对当时北京的街道、人口、商户,甚至民间传说都有特别详细的记载。

不过在阅读《宛署杂记》的过程中,因为书是文言文,而且还是繁体字,所以对古文功底不是很好的我来说,其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创作作品时,就尽量用一些轻快活泼的语言,以更贴近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而故事,也都是通过一个个有悬念的小故事,串起一条大的主线,来让读者有兴趣、有欲望一直读下去。

想要把悠久传统的北京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传递给读者,被读者所接受,就不能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把这些融入故事的细节中。特别是在网络小说众多的今天,大家有太多选择,如果前两章看不下去,就会直接选择放弃。

我在创作时,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就是漕鸭的来历,这是一个老北京讲给我的,他讲的时候神采飞扬,妙趣横生。现在大家都知道有北京烤鸭,而明代之前,北京很少有人养鸭,更别提烤鸭。明成祖在融入15世纪初由南京迁都北京之后,北京的养鸭事业才蓬勃发展起来,而这就和大运河有关联了。船只从南京出发,买了小鸭子就直接放到河里,船上的人投食,小鸭子就跟着船游,等到了北京,小鸭子也长大了,环保、纯天然,小鸭子一路锻炼,鸭肉鲜美。我把这个细节揉到了故事里,读者就会觉得特别有趣。其实北京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真实好玩又有史料记载的事,我们有义务做好传承,让后人也有机会知道。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舞水狮子、寿宴、过年。我都是通过事件或者案件,将风俗文化揉进去,读者看故事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记住,至少会有印象。之后有人提到时,读者会说那个风俗我知道,我觉得这就够了。

谈到将网络文学落地为纸质书以及电视剧,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故事的核是不是适合。这本书最早创作时是按电视剧的结构来写的,所以故事线有几条,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五大家族相互争斗最终又联合对抗洪水的家族线,马家如何振兴的商业线,以及官员想要控制漕运的阴谋线。在创作之初,这本书就得到了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支持,书的题材和故事是社里想要作的调性。但考虑到实体书的长度问题,所以对故事线作了一些删减,但都保留了相关的点。实体书已于2018年9月上市。而剧本的改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在剧本环节,会把布下的点都展开来写,更加全方位地把当时运河的文化与繁荣展现出来。

说到影视改编,倒是有一件有趣的事。有一个内容口碑都不错的影视公司,让我帮他们推荐一些现实题材的小说。当时他们给我的定义,现实题材就是发生在现在的事。于是我从一些朋友手中挑了九本,给他们发邮件时,我就把这本《策马春风堤上行》也加了进去,并且在邮件中说明了我对现实题材的看法与定义。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反馈,他们认可了我的建议,并且告诉我,他们文学部的一个95后,看到主角为了保护运河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时候,被感动哭了。这个评估让我很高兴也很意外。因为我最初以为,我的书读者的年龄层会更大一些,这也让我明白了,真正有感情的故事,是不存在年龄界限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故事写好。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永生的。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可以流传到今天,文字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作为文字工作者,要有敬畏之心。因为文字是可以感染人的,作者要对自己表达的思想负责。我们的作品,要能做到可以坦然地给朋友、父母甚至我们的孩子看,问心无愧则安。

当网络文学中现实的元素越来越多时,我相信,网络文学的分量将会越来越重,而迸发出的光芒,也必将越来越耀眼!

猜你喜欢
小鸭子网络文学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小鸭子得救了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开心的呼噜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