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书

2018-01-30 09:12杨葵
艺术品 2018年8期
关键词:悲苦救国心安

杨葵

作家 出版人

好像眼下读书人都在抱怨社会环境于读书不利。光这几年不利么?利过么?判别是否利于读书的那杆秤是什么?想来想去,可能是他人的尊重。之前读书一事,在民众的习惯思维里,默认值是尊重,现在比原来小很多。

想到王国维,最能读书的中国人了,一辈子读书做学问,可是据他女儿王东明说,老先生“一生清寒,又不善营生,为致力于学术研究,受人济助,十分无奈。所以,他希望儿辈不要再走他的老路,能自立自强,将来的学术成就如何,总不及生活过得心安自足重要”。

王国维八个子女听了父亲的话,只是普通职员,都心安自足地活了九十多岁。次子王高明中途生变——先在邮局工作,后来还是做起学问来。“文革”开始不久,喝了敌敌畏自杀。

又想到范景中教授,也是我钦佩的读书人,他曾说,“我总是让学生埋首学术,有把他们推向贫寒之路的危险,所以我内心不由自主的向他们道歉。”

读书一事,不必凝重,更不必悲苦。对于志在经世救国者,读书自是大事,为人尊重也是大事;但对普通人而言,实在谈不上利与不利,纯属私事,别人尊不尊重也无所谓,越自然越随意才越正常。

期待读书成为生活中的平常事。普通人的阅读正常了,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起阅读习惯了,更现代、更健康的经世救国才有指望,老沉浸在读书凝重悲苦之中,大概永远只会在原地打转转。

猜你喜欢
悲苦救国心安
此心安处是吾乡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太行山村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你在,就心安
幸福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顿饭一处心安
母羊的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