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蕾
(淄博市周村区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山东 淄博 255300)
医学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人文社会学科,在救助患者的同时,以提高患者的自身素质及生活质量为目的。在以往的医疗及护理过程中,多侧重于对于疾病的救治,随着医疗技术及社会的发展,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护理方式逐渐渗透到医护工作之中。将人文与护理结合应用成为现在临床工作中的主流思想,本文就人文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现状进行分析综述,现报告如下。
人文护理是指以人文为主体的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对于护理人员而言,用自己的生命、行动、言语、行为,把护士的职业道德表现出来,即人文护理,而人文护理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的体现。
人文护理是时代的需求,通过人文护理,不仅仅可以满足患者对于医疗的需求,同时可以满足患者的自尊、安全、爱与归属、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通过人文护理可以调和医患关系,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体现了人文关怀及尊重患者权利的医疗行为。
在一般临床科室中,护理人员是沟通医生与患者的桥梁,医生下达的治疗措施都是通过护理人员所实现的。护理人员通过人文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救治患者的耐心与决心,从心理上接受医护人员,才能使治疗事半功倍。在患者入院后,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对其居住地、职业、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充分了解,对患者病情进行准备的评估,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做到因人制宜。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多复杂,护理人员难免有不足之处,当患者指出时应积极改正,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研究发现,通过人文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同时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1]
护理对于手术患者的作用极其重要,积极有效的人文护理有助于患者手术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术前患者访视,主动与患者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耐心讲解,减少患者紧张感,拉近与患者距离,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在术中,配合医生快速准确的完成手术,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及时安抚患者情绪,对于无意识患者注重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同时保护患者隐私,术后注意患者的保暖,并妥善保管患者物品。对于麻醉的患者在唤醒过程中注意语气柔和,唤醒后及时安抚患者,并护送患者移出手术室。在术后及时了解患者与家属的诉求,虚心接受患者的意见,努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环境。
临终关怀是在患者疾病的终末期,为减轻患者的痛苦,给予其适当的医疗及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痛苦,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活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发现,人文护理中以减轻患者痛苦为主要工作,在疾病的中后期,疼痛成为折磨患者的主要原因,约有65.21%,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着重于减轻患者痛苦。在护理过程中按阶梯药物镇痛结合人文护理工作,分散患者注意力,通过音乐、文学作品等患者感兴趣的方法让患者转移注意力,给予冷敷、热敷、推拿等方式降低疼痛。同时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临终期患者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处于悲观消极的情绪之中,据调查发现,约有71.34%的临终期患者有抑郁表现,有34.2%的患者有自杀倾向[2],而人文护理可以通过把握患者的心理分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减轻其身体痛苦的同时,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让终末期病人感受到人文关怀,体会到护理人员的温暖,积极勇敢的面对疾病。
人文护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导致人文知识的不足。学历构成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人文护理的执行。由于大中专护理院校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临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在护理中的重要作用,但伴随着学历的增高,学校等级的提升,其对于以人为本的人文护理更加的重视,并给予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因此为了更好的贯彻人文护理,应从在校生抓起,学校应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开设相关课程;在临床中高年资护理人员要全力帮助低年资护理人员,共同贯彻人文护理模式。
在现阶段,医护人员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人文护理的主要因素。在很多医院护理人员达不到1:0.4的最低配比标准,特别是急诊、ICU、肿瘤、外科等工作量极大的科室,护理人员与床位配比更低。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提高护理人员配比,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经历投入于人文护理之中,更好的完成护理任务。
目前虽有多家医院已开展推行人文护理,但由于医院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在贯彻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及规范可遵循,只能凭经验进行,导致护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医院及护理部门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如《人文护理查班制度》《人文护理消毒制度》等规范,满足人文护理的需要。
南丁格尔说过:“能够成为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因为人是最宝贵的,够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只有我们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才能够更好的为宝贵的生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