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第一

2018-01-30 04:46
江苏教育 2018年75期
关键词:学情儿童水平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必须先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但是,“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变化的、很长的区域,在我看来,教师要想拿捏得准,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明白动态学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是处于同一水平的静止状态,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是由现有发展水平上升到潜在发展水平的、由低到高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师生对话的展开,学生的反应会千变万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潜在可能和发展规律,在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方面,不失时机地将他们引导,激发他们的激情和内驱力,向新的最近发展区和新的潜在发展水平转化。

第二,防止虚假学情。凭空臆造出来的“学情”是无益的,它不会和我们的教学发生任何关联。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需要做到:教之前,教师要分析学生面对新学习任务会有哪些反应和表现,会有哪些困惑,会对什么感兴趣,需要教师提供什么支持;教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对课堂上“流淌着的学情”作出教学应对;教之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反应,而这也恰是下一节课教学设计阶段需要关注的学情,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教和学交互缠绕的链条。

第三,寻找时机,精准着力。时机怎么寻找,先思考几个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是什么?哪些是学生原来不了解的,但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材料懂的?哪些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活动探究出来的?哪些是老师必须讲解的?等等。在此基础上,找准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趣点和兴奋点,多想几个为什么: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多问问,再想想。想明白了,再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关键时、关键处,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就是做到“三教”,即教在自学和讨论还不理解的时候,教在学生懵懂和知识易混淆的时候,教在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时候。

陶行知先生说: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凭空可以规定;它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都跟着不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首先要基于学情,这是教学的铁律。

猜你喜欢
学情儿童水平
张水平作品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