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日进/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巡视员
江苏畜牧业发展积聚了在新形势下深化发展的新优势,主要表现为“四化三突破”:
生产规模化 经营产业化
产品特色化 商品品牌化
养殖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突破
屠宰行业清理整顿取得实质性突破
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深入推进江苏畜牧业结构性改革面临着“两难两大”新矛盾:
求生存治理难 防疫压力大
再发展用地难 市场冲击大
在压力倒逼下,江苏畜牧业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发展趋势呈现出“五大转变”:
1 畜产品总量企稳,畜禽生产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水平调控态势。
2 养殖布局大调整,畜禽养殖逐步向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苏北地区转移。
3 供给需求多元,畜产品需求由以往产需两元转变为自产进口与需求三元平衡。
4 环境约束趋紧,养殖环境治理由过去的市场与项目引导转变为强制性关停并转。
5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由过去的中高利润转入微利润时期。
实现新时代江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要确保做到产品供给安全、畜禽防疫安全、养殖环境安全,关键是要确保做到生产过程的高质量——生态环保,生产方式的高质量——健康养殖,生产产品的高质量——产品优质,生产效率的高质量——产出高效。为此,应该着力在淘汰落后产能与方式、培植新动能上发狠力,在创新工作举措、补齐短板上出硬招。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建立能够实现永续运行的绿色发展体系,向绿色生态友好的“三美”升级。坚持绿色发展思维,实现周边水土净美。统筹畜牧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不能突破环境承载能力极限,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数量增长,也不能脱离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简单禁养限养。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实现养殖环境优美。把循环发展贯穿到畜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广高效的生态循环模式,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味美。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推广散装饲料和精准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实现养殖源头减量,达到畜禽产品少抗、减抗,乃至无抗。
二是优化供给结构,建立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供给体系,向彰显优势特色的“三品”挖潜。调整生产品种。瞄准市场行情,坚持什么赚钱养什么,扩大生态肉猪、地方家禽、优质肉羊生产,因地制宜发展肉兔、肉鸽、鹌鹑、蜜蜂等。优化产品品质。满足中高端需求,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发展清洁蛋品、高品质巴氏奶、风味酸奶,鼓励黄羽肉鸡屠宰加工、冷鲜上市,精深加工产品。创建特色品牌。立足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加大地方特色畜禽产品的开发利用,打造一批“苏”字品牌产品。
三是转变生产方式,建立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生产经营体系,向增强产业竞争的“三高”提升。继续推进高标准的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业科技化、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解决好“如何养”的问题。继续建设高水平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形成主体多元、协调互补的新型经营体系,解决好“谁来养”的问题。继续构建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构建“托管或代养”等新型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找出路,让畜禽安身。坚持以土地承载能力为前提,合理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发展规划上着力推行标准控制法。区域养殖总量控制标准:按一亩农田承载存栏不超过1.32头猪当量的标准控制生产总量。养殖场养殖规模控制标准:以一亩农田存栏最多不超过5头猪当量来匹配土地消纳,可结合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土壤消纳能力、作物品种、区域环境容量等确定生产规模。发展布局上突出推行因素分解法。坚持“应减则减、宜养则养”的原则,确保做到“宜养的决不污染环境,污染的坚决予以关停”。太湖、淮河、通榆河等重要水体周边和苏中水网密集地区,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在丘陵山区、东部沿海滩涂等地区,适度拓展畜禽养殖空间;苏南地区要争取政府重视,稳定发展畜牧业,提高保供能力。
二是通去路,让粪污“安息”。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导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模式,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通道,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到90%。大力推广多元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如,复合经营模式——“稻鸭共作”、“林下养禽”;种养结合就地利用模式——适合周边有土地消纳的养殖场;发酵床养殖模式——适合中型规模养殖场;集中处理协作消纳模式——适合密集区散养形态;工业化处理模式——适合大型生产企业。积极打造绿色畜牧业生产基地。以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为主,力争每年创建200家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组织实施好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探索建立整县推进、种养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创新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构建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多种类型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全产业链。如,推动建立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探索在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粪污处理中心;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
三是走稳路,让养殖安心。积极推动政策和资金向畜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聚焦,扶持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新业态培育。强化产业提档升级的持续投入机制。继续组织实施省级农业产业化引导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加快设施改造升级和产业技术提升,增强综合竞争力。建立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补贴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省级财政对禁养区关闭搬迁及非禁养区规模场治理工作实行以奖代补扶持政策;借鉴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模式,整合相关资金,拟启动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加快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建设。健全畜牧业风险保障机制。2013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省级财政出资的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截至2016年底,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达到5.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4.9亿元,有效破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2016年,由省级财政出资9亿元、省再担保公司出资1亿元,成立江苏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构建财政撬动金融资源支农的新模式。目前全省已有能繁母猪、奶牛等13个政策性保险险种,其中能繁母猪和奶牛实现“应保尽保”,育肥猪投保率达85%,家禽承保率65%以上。今后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政策性保险,扩大覆盖面,鼓励在重点产区探索开展生猪、牛奶、苗鸡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提升风险保障水平。创新种养结合用地政策。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将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和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规模养殖用地难问题,为畜牧业发展留足空间。鼓励在现代农业园区、自有承包地或流转土地内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或大中型生态循环型养殖基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符合相关管理要求的,按设施农业用地办理相关手续。
四是超捷路,让从业者舒心。强化科技对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重点在“种、料、装、管、销”等关键环节上发力,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畜牧业、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畜牧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畜牧业,切实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加快现代畜禽种业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推进畜禽品种创新,“十三五”期间争取培育5个以上新品种(配套系);挖掘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潜力,做大做强种质企业,到2020年,建成一批拥有特色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畜禽种质企业。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改、扩、转、退”等多措并举,引导小散养殖场户有序退出,提升规模化水平;积极引导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小规模场户扩规模、提档次、上水平,向专业化畜禽养殖家庭农场转化;鼓励“公司+农户”畜牧业龙头企业,提档升级,提高效率,提升效益,实现“公司+家庭农场”的转型。到2020年,全省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80%。加强关键技术和模式攻关。研发创新一批先进实用的畜禽养殖设施装备和安全、高效新型饲料产品。集成应用一批以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为核心的饲养管理技术。示范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五是创新路,让社会各界对畜牧业充满信心。推动生产要素跨界、跨境配置。培育畜牧全产业链经营。鼓励有实力的畜牧生产、加工、配套及服务等企业抱团发展,或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培育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融合型企业(组织)。加快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冷链贮藏物流体系建设,加大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引导新技术跨界融合发展。包括养殖技术与环保技术、养殖设施装备工艺的融合与创新。如,新兴发展起来的原位、异位发酵床养殖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粪便产生后的过程控制问题,这就是养殖与环保技术融合的典范。通过工程技术与养殖技术的融合,开发移动式、活动式养殖大棚或圈舍,解决传统圈舍施工破坏土地耕作,从而突破现行耕地政策对养殖业发展的制约问题。推动“互联网+畜牧业”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领域中的应用,推动智能畜牧业发展,建设一批智慧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支持依托知名电商或自行建立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畜牧企业建设农产品交易平台,开展生鲜畜产品区域配送。围绕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动物疫病防控、畜牧生产数据统计和行情监测等方面,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e动监”管理服务平台为依托,在加快全产业链管理信息化——智慧畜牧业建设进程中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鼓励畜牧业引进来、走出去。鼓励龙头企业和特色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完善生产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建立东海、丹阳的澳洲肉牛集中屠宰加工区和宿迁肉禽、东台乳猪、如皋肠衣加工出口等一批外向型基地,提升畜产品国际竞争力。拓展畜牧业多功能性。挖掘培育畜牧业历史经典产业,促进畜牧业与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相结合。有成功案例可鉴,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打造出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江苏省自驾游基地”、“国家4A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江苏东海老淮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中国淮猪资源文化展示馆及中国淮猪资源文化科普园,集“特色猪肉品尝、生态蔬果采摘、淮猪养殖文化、猪肉饮食文化、东海老淮猪肉采购”等观光旅游于一体,当年获批为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景点,成为国内率先对社会开放的商品猪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