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中的批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及其改善策略

2018-01-30 03:3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家教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家长幼儿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 娜

在家庭教育中,批评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用于改善和优化幼儿的缺点和不足,其目的应以促进幼儿身心持续、健康发展为起点。但在家庭教育现实中,却未能完全达到这一目的。根据批评的视角不同,可将批评分为积极批评和消极批评。积极的批评方式有利于批评教育目的的实现,但家长往往缺乏准确性把控,导致批评教育消极化。本文尝试从家庭中批评教育对幼儿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出发点,试析在保障批评教育为有意义的教育手段前提下,如何最终达到批评教育积极化。

一、什么是批评教育

批评源于一个希腊词 “kritikos”。《当代汉语词典》中对“批评”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评论和判断,指对事物的分析和比较,并对其优劣进行评定;二是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1]。也就是说,批评是寻求事物理性价值的差异、分析和判断,以作出合理的行为和选择[2]。

在家庭教育中,理想的批评教育是家长在全面了解幼儿的行为缘由之后,对幼儿进行启发式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不仅需要的是耐心,还需要尊重和爱护幼儿的人格,体会批评艺术对幼儿成长的强大生命力,最终激励幼儿能够在“逆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

二、家庭中的批评教育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

在这个充满“赏识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现状中,批评依然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出现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然而,家长对批评教育概念的理解往往缺乏准确性把握,对批评的程度缺乏适度性,导致批评教育消极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不利于构建亲子关系之“桥梁”

塔朗菲在1960年提出的“家庭系统理论”中强调要将有机体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虑,当亲子互动出现问题时,不能仅从幼儿角度去寻找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面对幼儿未能达到期望或表现不够理想时,往往会通过批评甚至惩罚来对待幼儿。其实幼儿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幼儿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鼓励的话语能够对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刺激,使家长与幼儿之间逐渐建构长期且稳定的关系。一旦家长采取粗暴的呵斥等过度刺激,则会让幼儿对家长产生畏惧,关系逐渐疏远,不利于建构良好的沟通桥梁。

(二)不利于造就良好个性之“多维空间”

有研究者提出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3]”这也就驱使很多家长内心的不满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越来越多。例如:有些家长会采取过激的语言批评幼儿的不足,“你看你,别人都会做,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你看看人家东东,做得多好……”“让你别动,你非要动,撒了一地,你别吃饭了!”家长往往由于情绪一时难以掌控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迅速而不加思索的判断,没有考虑幼儿的差异性以及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有适合其发展的多方位的发展路径。因此,家长难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多维空间,容易导致幼儿自卑、自负的心理,形成内向、孤僻或者暴躁的个性倾向。

(三)不利于促进社会性发展之“平衡木”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建立在内心世界与外界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之上,从而达到平衡状态。有研究者对西方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得出“西方家长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4]”他们多以尊重和支持幼儿的语言激励幼儿,采取的是“积极教育”,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然而我国家长往往脱离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实际,提出的要求很高而达到目的的则自然很少,加之以不当的批评教育方式,反而不利于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的形成,阻碍社会性发展,也就意味着无法达到内心与外界世界的平衡交流。

三、家庭中批评教育积极化的实施策略

在西方家庭教育中,家长大多采纳“积极教育”,其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借鉴其有效可行的教育手段,拒绝家长对幼儿的不当批评与惩罚,促进批评教育积极化。具体提炼为以下几点改善策略。

(一)积极倾听与尊重幼儿

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保护幼儿是父母的使命,学会倾听和尊重幼儿是家长实施任何教育形式的必要前提。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特征,同样也有被爱、被肯定、被倾听、被尊重的心理需要[5]。

家长应首先对幼儿不当行为的发生缘由做详细了解,这就要求家长学会积极倾听幼儿。积极倾听的重点不在于评理,而在于接受、明白幼儿的情绪情感。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之分,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对错之分,这也就要求家长对幼儿情绪情感表达方式的关注,根据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来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这就需要家长合理接受幼儿的想法,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幼儿,以“讲道理”的形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需要强调的是,家长的批评应避免指向人格,学会尊重幼儿。对孩子少有训斥和打骂,准确把握批评的弹性。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权衡需不需要批评的问题,而是到底该不该批评或者怎样批评的问题[6]。因此,家长学会倾听和尊重幼儿,是优化批评教育的第一步。

(二)及时激励与奖励幼儿

家长要正确把握幼儿的行为价值取向。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教育手段的刺激和强化。及时激励幼儿,必要时候奖励幼儿,是批评教育积极化的基本实施路径。

幼儿的所作所为出于天性,其本意是无恶意的,理解幼儿的错误行为,以鼓励的方式对待幼儿。家长的语言是直接影响幼儿心灵的工具。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家长的语言无处不在,其对幼儿的评价结果更是家长直接的情绪体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也没有一个孩子是喜欢有人骂他的。”[7]由此看来,研究者认为家庭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坚持正向激励的教育原则,这要求家长能够对幼儿进行艺术性口头评价,因为这不仅反映幼儿的现有水平,同时也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幼儿在为不想被要求拿筷子吃饭而选择不吃饭的举动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你想要用勺子吃饭,这样更快一点对吗?但是你得学会和我一样用筷子吃饭,我觉得用筷子比勺子更方便呢,能夹到任何我想吃的菜。不着急,相信你能够学会用筷子吃得更快……”例如,幼儿生气的时候故意摔坏东西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你把花瓶打翻了,是你在生气,我很难过你生气的时候会这么不可爱了,但是我不会生气,因为我不喜欢爱发脾气的自己,这样会不那么可爱了。你也和我一样,对吗?”家长对幼儿的行为采用激励的口头评价能够使幼儿保持良好情绪,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在批评教育中对幼儿的不恰当行为采取奖励的方式并不是不可取。家长只要明确奖励是为了强化幼儿对自身问题的启发式机制,而并非强化该行为的反复发生。家长要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提出批评及改善建议,让幼儿对什么是受欢迎、受喜爱的行为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其次给予适当奖励,用以强化这种正确的认识,减少行为发生,但若幼儿反复再犯同样的错误,则奖励终止。

(三)落实解放和引导幼儿

家长要给予幼儿自我调整和发展的机会。西方国家的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体验自由,允许幼儿尝试任何不危及身心健康的挑战。他们以微笑回应幼儿的不当言行,加之以适当引导,让幼儿思考解决对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也提出过对幼儿实行 “六大解放”,让幼儿多思、多想、多感受,创造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家长应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自由地探索,也不是一味控制。当幼儿出现不适宜的行为时,家长能引导幼儿反思,其后给予幼儿时间和空间去解决问题。例如,家长带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幼儿跟随自己的注意和好奇不由自主想要去发现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摔跤,会弄脏鞋袜,会哭闹不止,只要幼儿处于不危机安全的状态,都应不受家长过多干预。家长要使用正确的批评教育方式,将消极言语转化为行为引导,提升了幼儿看待问题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在这个意义层面上,消极的批评教育就不存在有其可施之时。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批评作为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有其积极意义,也必有其消极影响。如何正确区分积极有益的批评教育,如何把握批评教育在家庭中的适度实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家长对幼儿实施批评教育的同时,要把握倾听与尊重幼儿、激励与奖励幼儿、解放与引导幼儿的指导策略,为批评教育最终达到积极化的教育效果提供借鉴。

[1]陈绂、聂鸿音.当代汉语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796.

[2]曹广勇.理性教育批评的期待[D].河南大学,2009:4.

[3]肖国玲.家庭教育中谨防语言伤害[J].青年家长,2006(5).

[4]袁爱玲.中美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何差异[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56.

[5]蒋芳香.尊重幼儿 保护幼儿的自尊心[J].学前教育研究,2002(06):70.

[6]刘承.批评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61.

[7]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家长幼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