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东
(德州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德州 253020)
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个方面的重要使命。社会培训工作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是落实国家富民政策、提升劳动者素质、有效促进就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措施;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我校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德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教集团工作,保持办学规模健康持续增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新跨越,我校党委于2011年4月11日制定了“大培训”战略的实施意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履行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助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为使“大培训”战略落到实处,充分显现实质作用,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学校将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服务工作放在同等地位来对待,要求学校各个部门、单位在认识态度、工作布局、人员安排、资源配置、实施措施、考核监督等方面,切实加以落实。全体教职工不断增强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提升对社会培训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为确保学校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系部书记、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为成员的社会培训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统筹运用全校培训办学资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类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宏观管理与策划、协调和服务,负责各种管理标准、工作监控、考核奖励等政策的制定及监管。
一方面,学校先后与我市13个县(市)区全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搭建学校服务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平台,目前基本实现了德州城乡点(培训基地或培训项目)、线(部门、系统、行业)、片(县市区)结合的全新培训工作网络框架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及时修订完善了《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培训业务收支管理暂行办法》《社会培训服务工作项目质量监控办法》等十余项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服务地方、需求导向,院为主导、系为主体,分工负责、线片结合,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社会培训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代表学校负责各类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每个系部对接一个县(市)区,各系部书记是本系部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系部配备2至3名专兼职人员从事培训工作,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
学校各系部在开展各类社会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示范所的作用,着力做好培训后的跟进服务工作。利用我校教学、师资、实训条件资源优势,主动承办职工技能大赛,为企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树立质量导向,不断打造精品培训体系,提升我校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规范意识,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办事,确保各项社会培训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注意打造特色,在实践中不断凝练特色,提高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思维,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山东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省级示范基地”、“山东省汽车行业德州培训基地”、“德州市普通话培训测试基地”、“德州市邮政快递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德州建筑业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基地”、“德州市机动车维修工从业资格培训考试机构和二手车评估师考培基地”、“德州市退役士兵培训基地”、“山东省、德州市就业创业定点培训机构”等40多个国家、省、市级培训基地落户我校,增强了我校社会培训工作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实施“培训名师建设工程”,构建由校内外专家、能工巧匠、行业企业技术骨干等人员组成的社会培训专家库,鼓励培训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到企业进行调研,积极开展培训课题研究,强化培训教师的岗前和在职培训。建立社会培训教师的奖励保障机制,提高培训教师的课酬标准,解决好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科研项目评审中影响教师积极性的问题,调动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培训能力和水平。
以重点培训项目为抓手,突出“一系一品”或“一系多品”,努力实现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全面升级,社会培训由政策性培训向市场化培训转型迈出新步伐,形成新常态。各系部结合自身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优势,根据社会需求自主设置、开发培训项目。整合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地推进订单培训、菜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培训模式。牢固树立社会培训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树立质量导向,“做一个项目,获一片赞誉”,达到需求方、受训学员和培训老师三方满意,靠质量拓展市场,靠声誉扩大规模。
实施“大培训”战略以来,我校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发展形势良好,“一体双翼,双轮驱动,并行并重”的战略定位更加明确并逐步确立,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服务地方、需求导向,院为主导、系为主体,分工负责、线片结合,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社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在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技能培训、金蓝领高级技师及技师培训、退役士兵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普通话培训测试等常规性、政策性培训项目同时,主动争取省人社厅、中储粮山东省分公司、德州圆融银行、德州银行、德州农商行、市农业局、司法局、国税局、公安局、民政局、法制办、扶贫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建局、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部门开展市场性社会培训。社会培训呈现了培训种类多、覆盖面广、培训菜单全、形式多样、培训层次多、示范性强等特点。培训、鉴定、大赛和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深
入,学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更加巩固。学校的实训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每年完成社会培训2万人次以上、职业技能鉴定6000人次以上,社会培训工作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务。
通过实施“大培训”战略,我们对社会培训服务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实践证明,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的确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学校特色的重要着力点、校企合作的有效切入点。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工作,有助于准确地了解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有助于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校企合作的拓展,有助于实训条件的完善。只有更好地服务地方,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校才能有更大做为,获得政府、社会更大更多的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充分说明了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是属于一个体系的,是一体化的,是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如何真正将我校的社会责任落实到位、担当到位,做大培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