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蕾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我国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而蓬勃发展。2016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对我国社区教育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做出具体部署,开启了社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山东省社区教育机构的设置相对健全,全省137个区(县、市),其中有26个单独成立了跨部门的“政府统筹管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占18.98%。有62个明确了承担所在区县社区教育职能的机构,占45.26%,这62个机构有37个明确建立了社区(教育)学院,有25个未挂牌,但指定了承担单位。62个社区教育机构中专职社区教育工作人员1785人。2015年用于社区教育的经费共6237.90万元。课程资源方面,共有线下课程3194门,其中通识课程1413门,地方特色课程452门,编制教材648门,其中出版94门,有社区教育网站30个。2015年全面开展的社区教育培训项目471个,举办培训班10277个,参加学习培训的居民达229.87万人次。[1]
经过几年的发展,山东社区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山东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教民发〔2015〕1号)要求:到2020年,全省绝大多数市级以上城市和四分之三县级城市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全省90%的城区、75%的县(市)、60%的乡镇(街、道)达到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目前现状距离这些规划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全省户籍人口9747.1万人,专职社区教育工作人员1785人,平均每人的服务对象为5.46万人。[1]缺乏专职人员,更缺乏专职研究人员,兼职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性。现有社区教育机构多数是依托电大和职业院校建立,工作人员在学历教育工作中形成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不一定适合社区教育,缺乏专业培训渠道,工作者素质不能得到及时提升。
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特点的特色课程少。与信息化融合不够,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视作生态系统,研究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环境、教育系统内部的相互影响及其适应性关系。教育生态学为社区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生态学应用的核心理念,源于社会发展和环境极限之间的矛盾协调,随着世界对可持续的强调,已经发展为融合了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的综合概念。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了2016—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中轴原理。诸大建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义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包括:理性发展、三位一体、以人为本、能力建设四方面内容。[2]牛文元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一是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3]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建构社区教育生态模式,然后根据可持续的理念,从系统内部及其与所在环境之间两个方面,结合现实情况,来探讨如何使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持续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功能。
根据教育生态观,社区教育可以看作一个各组分紧密相连的教育生态系统,此生态系统涉及生态环境、生态要素、生态流通。
社区教育生态环境包括宏观生态环境和微观生态环境。宏观生态环境是指社区教育所在的社区或整个社会环境。微观生态环境指社区教育内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环境,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环境等。
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按基本教育要素可以分为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要素。有的学者提出从系统内部看,学习者需求、领导体制、专门机构、队伍、学习资源、信息化、社会化等因素是影响现代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而系统外部则指社会环境及世界环境等,它们都是影响系统的生态因子。我们按照内部和外部要素来划分。
生态流通一方面是指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运行,内部生态要素变化引发的系统状态及功能的改变;一方面指社区教育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能量流动、适应性发展带来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却较低。全国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为16.71%,而重庆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远低于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7.69%[1]。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2]。水稻作为重庆的主要粮食产物,其过低的种植机械化水平严重影响到了其产量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针对影响重庆地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插秧机在示范推广、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利于插秧机推广应用的建议。
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系统内具体表现为一种教育活动、一个课堂、一个部门,课程资源到课程类型布局等,可以看作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他们组成了社区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或亚系统。[4]生态因子或系统之间通过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活动相互作用或调控,进行物质转换、能量流通和信息流动,从而发挥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其他高级需求,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外部来看,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是社区生态系统和中国教育生态系统以及更大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非线性关系。[4]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外部的功能主要是促进社区建设以及形成学习型社会等。
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适应能力的复杂系统,系统的各生态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各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的流动,形成彼此之间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状态。[4]受系统内外条件的影响,系统可能存在多种态势,在不同态势下,系统功能、结构和反馈有所不同。系统内关键要素的变化,会引起系统态势的变化或者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可能是顺应时代的积极的适应性变化,也可能是走向消极失衡。社区教育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的功能也因此发生变化。
山东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已经在各地为形成“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人人皆学”学习型社会发挥功能,例如济南市天桥区大桥街道的“泉城e站”平台,日照职业学院在“社区读书站”和“社区教育基地”,开展“社区大讲堂”活动等,使社区教育功能得到发挥,为人们提供系统服务。当系统内某些要素朝向积极的变化,例如新增了吸引群众的课程,社区内条件更加完善,或者开展了更丰富的活动,都会增强社区系统的功能。相反,当社区生态系统内部分因素朝另一个方向变化,例如减少投入,课程单一,师资薄弱,会弱化社区系统的功能。虽然我们很难通过了解系统组成成分的个体机制或者其中任何几个成分的相互作用,来完全预测系统的行为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系统内某些关键要素的变化超过一定阈值,会引起社区生态系统进入另一种态势,或者说另一种稳定状态,而这种态势下社区教育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的功能可能更符合人们期望,或者相反。[5]
如何使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态势变化符合人们期望,使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应用生态学的思维去思考社区教育生态系统内各生态要素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探究社区教育生态系统的特点,从而提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根据山东省社区教育机构设置率不够高,不平衡的现状,尽快合理设置机构,拓展业务空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有约束有底线的发展,设置机构应根据不同地域经济、历史、文化等发展状况特点,财务、师资、资源等不同条件约束以及社区本身民众情况,兼顾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
社区教育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具体细胞,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和其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高级需求提供条件,使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所以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是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例如,农村社区对农业技术、就业培训等课程需求多一些;城市社区居民对艺术、书画、养生保健等课程需求多一些。例如,调查显示老年人每天上网浏览信息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含不上网)的占比74.48%,那么一些课程的学习就不适合利用网络开展。[1]扎根社区,充分调研,关注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需求,开设满足居民需求的课程,不断践行“适应需求、引导需求、满足需求”,不断地满足需求,促进社区教育进步发展。
生态学中,在整体群落水平上,物种丰富度的增加会增加其稳定性。在社区教育生态系统中,课程资源因子是社区教育功能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受众人群的需求,提高课程的丰富度,多样性。各类型课程丰富多彩,形成错落有致的课程体系,发挥各自作用。而多样性,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例如引进MOOC或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使每个课程的呈现方式多样性,线上线下相结合,惠及更多人群。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会使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地发挥作用。
社区教育生态系统通过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活动相互作用发挥功能,这也是进行物质转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交换的关键环节,所以社区教育队伍尤其是师资队伍是基本条件。一是充实队伍数量,配备基本工作人员,二是进行相关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化水平,三是根据社区教育和学习模式特点,增强服务的适用性,更加接地气。
可持续性已经从纯粹的生态学观点,融合了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综合概念,发展首先要考虑社区教育可使用资源的生态规模,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学习资源等;其次是经济价值,教育具有外溢性,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确定人均意义的资源,这涉及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公平问题,同时应考虑每一代人的变化,任何一个阶段的可持续制度和方法应该与社会条件相适应。即可持续需要将生态、经济、社会三重观点综合起来,发挥社会教育系统的功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
总之,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在社区教育发展实践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遵循事物发展的生态规律,把握当前发展的机遇,通过不断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和内涵建设,提高社区教育生态系统活动因子的丰富性、多样性,完善社区教育环境,促使系统内外能量流通,系统内关键要素朝向人们期待的态势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幸福需要,持续发挥社区教育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推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社区教育蓝皮书(2016)[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7.
[2]诸大建.建设绿色都市:上海21世纪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3]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3).
[4]文魁.异化的复归—中国大学教育生态体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Brian Walker,David salt.弹性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诸大建.可持续性科学:基于对象—过程—主体的分析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