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明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2018-01-30 02:03:34赵玉丰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18期
关键词:褐铁矿大理岩硅化

赵玉丰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七队,黑龙江 绥化 152000)

1 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古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古生界地层归属于张广才岭—完达山地层大区(一级)、伊春—尚志地层分区(二级),中、新生界地层归属于滨太平洋区(一级)、张广才岭—南楼山分区(二级)。

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界东风山岩群桦皮沟岩组(Pt1h);古生界下寒武统晨明组(∈1c),中下奥陶统宝泉组(O1-2b);中生界中侏罗统太安屯组(J2t);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别拉洪河组(Qp3b),第四系全新统高漫滩堆积层(Qhl)低漫滩沉积层(Qh2)。其中:古生界下寒武统西林群晨明组为有色、黑色金属矿产成矿的有利条件。

区域侵入岩属近南北向的伊春-延寿中加里东期花岗岩带及伊春-玉泉晚印支期花岗岩带,岩浆岩分布广泛,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从岩相来看以中深成相的花岗岩类为主。测区内构造岩浆活动仅在晚奥陶世、晚三叠世有活动,共划分2个活动期次:印支期、加里东期。主要岩性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1]。

区域构造:该区位于兴蒙造山系(I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弧盆系(Ⅱ级)、伊春-延寿岩浆弧(Ⅲ级)。区域上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构造以褶皱、深大断裂为主,主要有桦皮沟背斜、晨明—金山屯断裂带、红星—三岔河北西向断裂、桦皮沟北东向断裂。

矿产特征:区域矿产主要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的经济价值相对较小。油气、煤、油页岩等能源矿产贫乏。金属矿产中以铅锌、钼、钨、铜等有色金属矿产最为重要,其次是铁矿、铅锌矿和金矿。

2 矿区地质

工作区内自老至新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界东风山群桦皮沟岩组大理岩、黄褐色绢云千枚岩、白云质大理岩,寒武系下统晨明组泥质板岩、沥青灰岩,第四系全新统低漫滩堆积层。桦皮沟岩组大理岩与后期侵入岩接触部位白云石蚀变为蛇纹石,局部发育网脉状硅化。桦皮沟岩组绢云千枚岩与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呈互层状产出。桦皮沟岩组白云质大理岩与后期侵入岩接触部位白云石蚀变为蛇纹石,局部发育网脉状硅化。第四系全新统低漫滩堆积层主要沿沟谷展布。

工作区出露的侵入岩自老至新为晚奥陶世二长花岗岩,中侏罗世太安屯期潜流纹岩、潜安山岩,脉岩为闪长玢岩脉、石英岩脉。太安屯期潜流纹岩受火山期后热液影响岩石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等自蚀变作用普遍而强烈。其中分布有走向北西、北东向的石英岩脉。晚奥陶世二长花岗岩主要出露于工作区南部,局部具矽卡岩化,矿物为电气石、石榴子石。石英岩脉出露于工作区南部和中部,走向北东、北西。局部发育褐铁矿化蚀变。

工作区东部发育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沿汤旺河河谷穿过,该断裂的次级断裂呈近东西向沿亮子河沟穿过本区。

工作区区内发现一条硅化蚀变带由三条探槽控制,控制宽度20m~40m不等,走向近南北,倾向、倾角不清,蚀变带中大理岩具硅化(弥漫状、细脉状、网脉状)、褐铁矿化(土黄色粉末状、团块状)。区内蚀变矿化较发育,蚀变以硅化(弥漫状、网脉状)、高岭土化为主,碳酸盐化、绿帘石化次之;矿化以团块状褐铁矿化为主[2]。

3 矿床地质

3.1 主要矿体特征

工作区目前共圈出Au矿体1条,Au矿化体1条,Au-1号矿体,单槽见矿,两端均有探槽控制,产状不清,呈脉状,水平厚度2.9m,同时伴生银锑矿化,品位Au4.40×10-6、Ag65.37×10-6、Sb0.28×10-2。矿体赋存于褐铁矿化、硅化大理岩中。蚀变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呈团块状。该矿体所处磁场为低缓的正磁场(0nT~100nT),呈相对高阻(1000Ωm~1600Ωm)高极化(4.0%~10.0%)反映。Auh-1号金矿化体,单槽控制,产状不清,呈脉状,水平厚度2.00m,Au平均品位0.670×10-6。该矿化体赋存于晨明组沥青质灰岩与泥质板岩岩性界面附近的沥青质灰岩中。蚀变矿化主要为团块状褐铁矿化、弱硅化。该矿体所处磁场为低缓的正磁场(0nT~40nT)。呈相对低阻(200Ωm~600Ωm)高极化(4.0%~5.0%)反映。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构造:以团块状为主。矿石结构:隐晶质结构。

3.2.2 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

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褐铁矿。

3.3 矿化类型

区内矿(化)体产于桦皮沟岩组大理岩、寒武系下统晨明组沥青质灰岩中,呈脉状产出,矿物组合简单,围岩蚀变一般,根据地质环境、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特征判别矿化类型为接触交代型矿化。

4 矿床成因

区内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大,贯穿全区,且该断裂与高磁东西向异常位置吻合较好,该异常地表东部大多为第四系覆盖,异常西部所处地质环境非常复杂,有桦皮沟岩组、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推测下部应为较大的侵入岩体,而所发现的土壤异常多数也是围绕该异常呈放射状分布,故目前所发现的矿体应为该侵入岩上侵过程为断裂附近岩石中的成矿元素提供了热源,使其活化,在迁移过程中带走了地层中的成矿元素,进入次级断裂中富集成矿。

5 找矿远景

工作区前期发现多处以金、银、锡、锑为主的化探异常,通过槽探揭露发现金矿体1条、金矿化体1条,由此判断为矿致异常;区内蚀变矿化较发育,蚀变以硅化(弥漫状、网脉状)、高岭土化为主,绢云母化、绿帘石化次之;矿化见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且区内土壤金异常与所发现的矿体沿东西向高磁异常外围呈放射状分布,推断成矿作用与其有密切的关系。综上所述,该区寻找岩金矿床潜力较大。

猜你喜欢
褐铁矿大理岩硅化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西部资源(2021年3期)2021-12-20 21:23:47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河南冶金(2020年4期)2020-10-21 01:30:56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褐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的实验研究
山西冶金(2018年6期)2018-03-04 12:53:02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国内褐铁矿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鞍钢技术(2015年4期)2015-09-24 01:50:13
X射线粉晶衍射仪在大理岩鉴定与分类中的应用
岩矿测试(2014年5期)2014-07-19 12:13:32
温度对大理岩力学性能的影响
金属矿山(2013年4期)2013-03-11 16: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