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诚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古城乡卫生院,新疆 昌吉 831800)
细菌性阴道炎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为阴道内细菌致使的炎症性疾病,其厌氧菌、特纳菌的不断增多致使乳酸杆菌个数减少,其女性阴道内环境失衡[1],从而产生炎症,危及女性健康。目前临床中对于细菌性阴道炎多采取药物治疗干预[2],本研究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部分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行甲硝唑、克林霉素共同治疗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下。
回顾性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采取不同方案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60例,分为甲硝唑组(30例)、联合治疗组(30例),如下:
甲硝唑组——女性患者30例;年龄24~52岁,年龄平均值(38.65±8.18)岁;病程范围上限值:9年,下限值1年,病程平均值(5.02±1.25)年;已婚27例,未婚3例。
联合治疗组——女性患者30例;年龄24~52岁,年龄平均值(38.32±8.24)岁;病程范围上限值:10年,下限值1年,病程平均值(5.18±1.24)年;已婚26例,未婚4例。
对比2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2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并维持会阴部清洁,控制饮食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行相应的治疗[3],如下:
甲硝唑组方法:行甲硝唑片(厂商:湖南湘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600)治疗,每次400mg,1天2次,给药途径为口服。治疗7d。
联合用药组方法:行甲硝唑、克林霉素共同治疗,甲硝唑片治疗方案同上,在此基础上行克林霉素胶囊(厂商:陕西君碧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682)治疗,每次0.35g,1天2次,给药途径为口服[4]。治疗7d。
观察2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甲硝唑,甲硝唑、克林霉素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
本研究对于病原体检测结果及临床体征消失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如下:
显效:病原体检测4项均为(-),且临床体征消失。
好转:病原体检测3项为(-),临床体征好转。
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甚至更为严重。
好转率为显效例+好转例/总例×100%。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用药组患者经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甲硝唑组,P<0.05,复发率为3.33%,低于甲硝唑组,P<0.05,如下:
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显效1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好转率为96.67%,复发1例,复发率为3.33%。
甲硝唑组:30例患者,显效、好转、无效各10、11、9例,总好转率为70.00%,复发率为23.33%(7/3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持续性升高,主要以白带灰白且伴鱼腥味,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瘙痒及烧灼感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予以早期的治疗尤为重要[5]。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可对阿米巴原虫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抑制,抑制细菌DNA,且可杀灭厌氧菌,但单一治疗效果受限。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经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甲硝唑组,P<0.05,复发率为3.33%,低于甲硝唑组,P<0.05,表明对于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在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行克林霉素治疗的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中,克林霉素为广谱活性抗菌类药物,可抑制延长的肽链,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以此发挥药物作用,还可通过对Ge+阳性菌及厌氧菌进行抑制,从而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与甲硝唑联合使用,可于不同靶标杀灭细菌,从而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陈秋燕学者[6]亦在《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一文中,表明对细菌性阴道炎采取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可促使患者阴道内环境平衡,从而达到抑菌效果,以此降低复发率,与本文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采取甲硝唑、克林霉素共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使体征恢复,且可降低复发概率,可实施。
[1] 孙 燕.甲硝唑联合达克宁外加中药洗浴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14-115.
[2] 王英华.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9):187.
[3] 周艳丽.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给予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27):81-82.
[4] 张晓菊.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7):886-887.
[5] 狄春萍.甲硝唑与克林霉素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9):103-104.
[6] 陈秋燕.克林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