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教的德性价值修养,是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和品德,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前提。幼儿教师的职业德性价值是服务于幼儿的长期持续动力源泉,同时是促进幼儿德育教育品质形成的重要保证,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因此,幼教职业德性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教 职业德性 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080-02
幼儿职业教师德性价值的研究无论从自身的健康发展,亦或是自身的职业基础来看,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职业德性的重要价值。而且随着现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幼儿的不良影响较多,家庭对幼儿教育的缺失也使得幼儿的健康成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幼儿教师职业德性价值方面入手,研究了幼教职业德性价值的有关内容,包括职业德性价值的特点、体现以及具体的应用等,将幼教职业德性价值融入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幼教职业德性价值
1.1榜样教育价值
幼教的德性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实际情况,成为幼儿日常学习中的模仿对象,依据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方法活动是最为普遍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比较广泛,包括生活态度、学习态度等多种良好行为习惯都是德性重要组成部分,都将对幼儿的兴趣、爱好、着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潜移默化的被幼儿模仿和引用。所以,幼儿教师良好的德性对幼儿有着良好的榜样教育价值是无可厚非的。
1.2沟通幼教与幼儿之间的情感
幼教职业德性对促进幼儿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情感交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在向幼儿传授知识时,幼儿比较喜欢接受德性良好教师的授课方式,且容易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方式,促进幼儿的情感的正常发展。因此,幼教职业德性发展情况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比较深远,不仅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未来发展情况,同时决定着幼儿今后的学习兴趣态度,以及幼儿终身学习的热情。
1.3促进幼教职业教育的平等化
幼教职业德性有助于去自然化,通过去自然化的方式可以尽快提高教师一视同仁,有教无类的品质,保持良好的幼儿教育的平等化状态。幼教必须要克服自然状态下的差别对待心理,才能保证有教无类的平等化状态,尤其是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特征的教育,具备一定的德性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克服教学中的弱点,提升对幼儿教育的能力和效果,保证幼儿可以获得公平的去自然化的理想教育环境。
2.幼教职业德性的动力价值
人类本身对物质的追求是其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把教学作为个人生活工作的谋生方法时,幼教就会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思考和研究问题,忽略了幼儿教育层面的价值。并用报酬来衡量个人的付出,使得幼儿教育商业化。甚至在幼教发现教育有利可图时,就会出现教育职业信心动摇,做事不认真等状态。所以,作为幼教在推动教学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德性要求个人,并坚定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心,以来自德信的动力价值,驱动幼儿教育价值的体现。幼教的职业德性动力价值,是以坚定的信念和必要的情感支撑的情况下,将其内化为一种持久的动机,并不断促进幼教教育水平的提高。
3.德性的幸福价值
德性可以为幼教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主要是在已有的生命价值与幸福遥相呼应的情况下,将德性与幸福有机的统一,使得幸福可以被最大程度的保留。将幸福变成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幼教在从事幼儿教育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生命价值的重要意义,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作为理想实现的有效途径,并以德性要求自身坚定理想和信念,对从事幼儿教育才能保持良好的幸福感。因此,幼教职业德性价值的实现,可以进一步暴露德性的幸福价值,将幸福价值最大化。
4.结论
幼教职业德性价值主要是围绕着幼儿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对具体工作中的不良情况和自然化状态的避除,以幼教职业德性品质为研究的具体内容,全面的增强幼儿教师职业教育的稳定性。幼教职业德性价值的重要体现,首先是在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幼儿获得正确的教育引导。其次,幼儿教师德性可以保证自身教学境界的稳定提升,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進教育的平等化,去自然化,发挥幼教职业德性价值。最后,德性价值是高于物质至上的德道层面的精神内容,可以指导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荣.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1-59.
[2]许平友.教师德性的双重价值及其养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6):95-96.
作者简介:
刘林萍(1998年6月-),女,四川南充人,汉族,大专学历,幼师,研究方向:教育类(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