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生态设计策略探讨

2018-01-29 22:34高春义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5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策略

高春义

摘 要:本文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生态设计的理论,分析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特点,提出滨水区生态设计策略,为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及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生态设计;策略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逐渐上升到恢复生态学、生态规划与设计,从而与规划设计有了密切的联系,使得规划设计有了更多更完善的理论。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踵的区域。[1]城市滨水区即兼具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也是城市中生态薄弱的地方,在城市发展中具备特殊优势。对滨水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依据相关的生态学理论。

1 滨水区的生态环境特征

城市滨水区是一处水域与陆域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性质,它对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流和生物流起到廊道、过滤、保障和生境作用。

滨水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生态脆弱性

滨水区是两个相邻的水域和陆域间的过渡区域,它的组成、空间景观结构和分布范围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

1.2 生物多样性

滨水区不但含有水域和陆域偏爱边缘生境的物种,而且因其特殊的环境还会出现某些特有的边缘物种,该区域物种更加丰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1.3 生产力高

在滨水带聚集着水禽、鱼类、两栖动物和鸟类等大量生物,植物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并以层状分布,具有较高的生产力。[2]

1.4 异质性

滨水区的环境条件在生物和非生物力的作用下趋于复杂化,异质性增加,明显与相邻的两个群落环境条件不同。

2 滨水区生态设计策略

2.1 生态驳岸

驳岸要有防洪排涝功能,此外还需考虑生态和美观。“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3]生态驳岸一般运用土壤和植物结合在一起修筑堤坝,不仅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和危害还可以净化水体保护环境,使水、土、植物具有自然生態系统具备的能量交换与循环功能。对于坡度较缓的驳岸,可以运用水生和湿生植物进行护岸,植物的发达根系,可以防洪护堤。对于较陡或腹地较小冲刷严重的驳岸可以采用植物护岸,同时运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护底。也可以石材木材上留有一定坡度和长度的土壤,土壤上种植喜湿植物,增加驳岸的牢固性。生态驳岸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岸等硬质驳岸生态意义重大。

2.2 植物多样性

滨水区处于水陆交汇区,生态特性复杂,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在进行滨水区植物设计时需采用乡土植物和水生湿生等植物,建成保护城市环境的绿色生态廊道,改善城市环境。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稳定、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4]

2.3 湿地保护和修复

保护湿地可以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首先要建立具有生态思想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开发强度不能超过湿地的自我更新和恢复的速度,然后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对需要修复的湿地首先要做好调查,认真研究湿地修复的最佳方案,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修复。

2.4 建立滨水生态评价体系

滨水区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为滨水区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滨水区生态评价体系可以选取多样性、代表性、自然性、稳定性、稀有性等五项指标进行建立。滨水区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滨水生态系统的检测,同时在项目建成后评价检测应继续进行,使项目保持可持续发展。

2.5 景观格局

滨水景观的建立应保证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首先应在滨水区建立有足够宽度的绿色廊道,改善城市环境,此外还应使滨水廊道与城市绿地相互渗透和联通,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6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在滨水区规划设计时可以考虑将农作物应用其中,不仅可以创造农田景观,创造都市田园景色,而且可以提高生产力,美观与多产并存,达到生态设计目的。

2.7 滨水区再生设计

在进行滨水区规划设计时要深入调查滨水区的场所内涵,探寻人们的记忆,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利用场所原有保留,通过创新设计再生一种境界。如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中旧厂房的再利用,是对生态设计的解说和证明。

2.8 生态铺地的应用

滨水区生态设计中铺装的设计首先应具有可识别性和美观性,另外还要注意铺装材质应具有生态性,使土壤呼吸畅快,促进生态平衡。其中透水砖是生态铺地的良好选择,它可使雨水渗入地下,促进水循环,还可以增加地面的透气性,减少道路灰尘。另外碎拼、木质、砂质等铺地也具有生态性,是生态铺地的较好选择。

生态设计不仅是设计者应该学习和遵循的设计理念,也应是各级管理部门及人民群众都应有的生态意识,这才会使我们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法)薛杰(SergeSalat).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南(高环境质量的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王云才.景观规划生态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

[3]苏青.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规划与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3.

[4]董丽,等.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规划设计的生态思想[J].中国园林,2006(8).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