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献星
摘 要:随着国家各行业领域的发展速度与建设速度加快,石油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加。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提高了对石油资源开采与合理分配的重视,并将一些石油开采和保护石油资源的技术应用其中,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一些行业领域还会由于石油资源短缺的情况而出现危机,不仅影响着行业领域的发展,更为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松辽地区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很多优质的岩性油藏存在其中。要想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相关部门不仅需要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对其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岩性油藏的使用价值。本篇文章就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
岩性油藏的研究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石油资源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对国家石油资源的合理分配带来了不小挑战。但是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岩性油藏的研究中,并对其加大了技术支持,以此来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近几年,国家逐渐提高对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研究的重视程度,重要研究内容以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主。虽然松辽地区的岩性油藏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也间接的提高了松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下面文章将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简要论述。
1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
1.1 下部成藏系统分析
对下部成藏系统进行全方位了解,不仅能够对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研究有所帮助,还对石油资源的开采起着参考性作用。下部成藏系统的运作方式主要以上生下储为主,通过这种生储方式上部的石油资源就能够借助引力的引导而存储在下部成藏系统中,经过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岩性油藏。下部成藏系统还具有明显的低压特征,通过这种特征的影响,下部成藏系统所展现的储层类型多以河流、砂体为主。所以相关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对这部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1.2 中部成藏系统
中部成藏系统主要出现在松辽盆地的三角洲地带,多以自生自储的岩性油藏为主。中部成藏系统与下部成藏系统的成型条件有所不同,中部成藏系统中的石油资源主要通过侧向移动的方式进行运动而且具有明显的高压特征。以松辽盆地中的大型湖泊三角洲为例,中部成藏系统的储层形成条件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但是当湖泊面积由于地质环境或入侵作用影响而出现扩大或缩小情况的时候,松辽盆地就会出现进积式充填情况。另外,部分地区还会出现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沉积环境,所以对中部成藏系统的形成和运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上部成藏系统
除了下部成藏系统和中部成藏系统,上部成藏系统的研究价值更大。因为上部成藏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会由于物源和构造倾向的影响而形成上翘岩性油藏。虽然这种岩性油藏的成岩作用与其他两个系统的作用较弱,但是上部成藏系统中的岩性油藏连通性能比较好,而且能够为相关科研团队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以盆地西部为例,黑帝庙油层物源方向与西部斜坡构造倾向呈100%左右的夹角,不易形成上翘尖灭岩性油藏。在坳陷轴线以西,大约在哈4井到英80井之间构造线与砂岩尖灭线形成交切,形成了上翘尖灭岩性油藏,已经被英36井、英27、英35、英86等井所证实。
2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分布规律
2.1 凹陷内
凹陷内有砂体分布的为扶杨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目前有工业发现的主要为葡萄花油层。黑帝庙油层发现较少,一般与构造背景有一定的关系。扶杨油层由于储层埋藏深度较大,砂体储集物性差,目前还没有工业油流发现。
葡萄花油层在凹陷内储层砂体的成因类型主要以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为主。部分地区发育有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沉积。从目前来看,储集物性好、厚度相对较大的砂体易于形成岩性油藏。因此,岩性油藏的分布规律主要受砂体成因类型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富砂的湖底扇沉积是凹陷内岩性油藏形成的有利地区。这种油气藏一般以透镜状居多,其次为条带状,含油井段短,油层层数少,具有独立的压力和油气水系统,油气水分异作用较差,油气藏面积较小。
2.2 凹陷边缘坡折带
上翘尖灭圈闭是指构造斜坡向上翘方向储层尖灭形成的圈闭。这种圈闭形成的油气藏一般具有较好的重力分异,主要分布在斜坡带、背斜和鼻状构造的冀部,如古龙凹陷以东、长垣以西的葡萄花油层上翘尖灭油藏,龙虎泡构造北坡高台子油层上翘尖灭油藏,古龙西坡的黑帝庙油层上翘尖灭油藏等。其中,黑帝庙油层北部三角洲的侧缘带在古龙西坡形成了大面积的上翘尖灭岩性油气藏。
凹陷边缘坡折带同时也是断裂发育的密集地带。以盆地西部扶杨油层为例,现已发现的油藏如龙虎泡地区、巴彦查干地区等主要受哈拉海断裂带、巴彦查干断裂带以及太和断裂带等的控制。这些断裂带的附近是断层-岩性油藏发育的主要地区。北西-南东向的河道砂体被北北东向的断裂切割,从而形成断层-岩性油藏。这种油气藏在龙西、巴彦查干地区扶杨油层广泛分布。其他层位如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等油层也多形成这种类型的油气藏,且多分布在斜坡及构造转折部位,如古龙西坡等地区。
2.3 西部斜坡
在湖盆主要发育阶段的水进时期,发育了一套由粗到细的正旋回沉积,并自下而上逐层向湖盆边缘斜坡带超覆,不仅向缓坡带超覆还向陡坡断崖超覆,超覆层上部泥岩盖层分布范围往往大于其下伏的砂岩体分布面积。而地层超覆不整合面附近由致密不渗透的火成岩、变质岩或泥岩组成,形成了良好的顶底板遮挡层。在斜坡带的古鼻状构造背景下地层超覆线与构造等深线交切,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地层超覆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斜坡边缘带。
结束语
从文章上面的内容可以了解到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与成藏系统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分布规律则与凹陷内、边缘坡折带和斜坡等因素有着紧密联系。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些地质因素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其中影响石油开采的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整治和处理。但是相关科研团队对松辽盆地中特殊岩性油藏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还是不能进行有效的了解和掌握。这不仅给石油开采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还对石油资源的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所以,要想真正了解松辽地区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那么就需要相关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选择科学合理的勘测方式和技术,同时还要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将先进的勘测技术应用其中,从多方面分析岩性油藏的成因。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为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研究提供可參考的依据,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庆莉.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藏形成条件[J].西部探矿工程,2015,27(6):86-90.
[2]张顺,崔坤宁,张晨晨,等.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河流相储层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32(3):411-419.
[3]史忠生,王天琦,王建功,等.松辽盆地月亮泡地区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5):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