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临床症状特征为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旦暴发,将会造成鸡群生长发育受阻,导致料肉比下降,饲料报酬降低。本文主要介绍鸡球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给予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
1病原学
鸡球虫病原为艾美耳属的球虫,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对鸡群的危害最大。临床病例多见的为多种球虫造成的混合感染。通常鸡球虫成虫寄生在肠上皮细胞内,球虫卵囊则随着排泄物一起排到体外。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球虫卵囊经1~3天即可成为孢子化卵囊,其内含有成熟的子孢子,正常鸡常因误食具有感染性成熟的孢子化卵囊而发病。
球虫卵囊对外界环境和常用的消毒藥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温暖而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球虫卵囊的生长发育,但是较低温度、较高温度以及干燥等环境将会延缓卵囊的孢子化速度,甚至使卵囊亡死。
2流行病学
发病鸡和隐性带虫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被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或使用工具等以及苍蝇、蚊虫、鼠类等都能成为鸡球虫病传播的媒介。鸡常因误吞入含有孢子化卵囊的食物而感染。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鸡均能感染。本病的多发季节为湿热多雨的夏季,且以3个月以内的蛋鸡或种鸡多发,成年蛋鸡或种鸡感染则多表现为阴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患病鸡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逆立,头蜷缩,饮食减少,鸡冠以及可视黏膜有贫血现象、颜色发白,鸡只逐渐消瘦,下痢,排血红色或棕褐色血便。剖检发现病变主要在盲肠部位,表现为盲肠肿胀变大,黏膜有出血或坏死现象,内部有许多红色血液或凝集的血样块。鸡球虫对小肠的伤害主要在小肠中段,表现为使肠壁变厚、坏死,内有血液或凝集的血样块。严重感染病例多经3~5天死亡。
4诊断方法
临床上鸡体带虫但不发病的现象很常见,所以鸡的发病和死亡是不是由于球虫感染引起,不通过实验室检测很难确诊。简单方便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以下两种,方法一,采集发病鸡的粪便进行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法进行检查,若查到球虫卵囊即可确诊。方法二,解剖采集肠黏膜或刮取肠粘膜进行涂片检查,若观察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中任何一种,即能确诊。
5综合防治
5.1加强饲养管理
养鸡场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严格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各生长阶段的鸡要分开饲养,谨防带虫但不发病的成年鸡传播病原给雏鸡。鸡舍的内外环境一定要做到干净卫生,并且严防饲料、饮水、使用工具等被含有球虫的粪便污染。粪便要尽快打扫,进行堆积发酵以消灭寄生虫卵囊。保持鸡舍干燥,防止潮湿,用具、料槽、水槽等可用热蒸汽或热碱水等定期消毒。
5.2药物治疗
发病时应特别注意不可乱用治疗药物,以防中毒,最好选用水溶性的抗球虫药物,通过饮水途径给药。养鸡场在选用抗球虫药物时要严格执行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的方案,以避免或减缓耐药性的发生。还应该注意,治疗时适当给予维生素K和维生素A能加快患病鸡康复。常用的抗球虫药为氯苯胍、球痢灵、硝氯苯酰胺等,药物做预防时剂量为治疗量的一半。
5.3疫苗预防
目前市售有抗球虫疫苗多为活卵囊疫苗,常用的方法为拌料,应拌足够的料至少够鸡吃6小时。疫苗接种后2周应特别注意不要给鸡群投喂抗球虫药,因抗球虫药会阻碍球虫疫苗繁殖或将其杀死,导致免疫接种失败。若是平养10天内不要更换垫料,因为接种球虫疫苗鸡需要重复感染才能产生免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