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论中消费理论的反思

2018-01-29 18:53陈诚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

摘 要:本文前部分浅析了凯恩斯在《通论》中阐述的消费规律,总结了作者的消费理论,同时也指出其中的不足。浅析了需求刺激带来的消费主义浪潮的负面影响,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

关键词:消费理论;共享经济;通论

一、引言

在传统的经济学家看来,关于就业的理论主要由劳动市场论、旧货币数量论和利息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而凯恩斯则驳斥这些传统理论,作者撰写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在这本书中,他反对那些传统学者所相信的就业理论,包括他们对付金融危机的态度。作者在书中表达的最终目的是发表自己的主张:提高国民收入,就要刺激需求,这样经济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最终解决资本主义中资源过剩的矛盾。

二、消费理论

1.消费倾向

作者在书的第三编第八章给出了消费倾向的定义:“被我们称为消费倾向的名词定义为:存在于YW(用工资单位衡量的既定收入水平)和CW(即在该收入水平下的消费开支)之间的函数关系”。

接下来,作者他讨论了消费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作者认为,整体上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有:货币工资的变动、收入和净收入之间的差距变化、资产货币价值的变动、利息率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并且,作者认为除了收入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作者把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归结为人性的心理因素、社会习惯和社会制度。作者认为,居民的收入可以分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影响储蓄动机的主要因素有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与贪婪等。而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与奢侈等。作者认为:“改变消费倾向的主观和社会的动机一般说是变动迟缓的,而利息率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变动的短期影响又往往居于次要地位,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只能是:消费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寡,而不取决于在既定收入下的消费倾向的改变。”据此,作者认为主观因素取决于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的变化,而在短期内不易发生变化,可以看作常量,对消费影响不大。

如此,消费便可以看作是收入的稳定函数,数学表达式如下:

CW=χ(YW),χ可认为是消费倾向。

2.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作者在提出了消费倾向后,又在第十章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并指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性陷阱并称为作者的三大心理规律。

作者说,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存在着非常稳定的函数关系:当消费者收入增加,他的消费支出也增加,但是收入增加引起的消费的增加变化比较小,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为递减的。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后,用于消费的数也增加了,但是远没有收入增加的部分多。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之中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一般而论,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收入,但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之甚。”

另外,作者也提出了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量C在收入Y中所占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APC=C/Y。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通论》中认为,社会的收入两极化会致使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因为富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1小,所以个人收入越高,其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小。而极端的收入分配不均会造成社会两极分化,致使极高和极低收入的人群较大。

作者大胆地把那些宏观消费规律总结成为人性中的心理规律,这过分夸大了心理因素對于消费者行为和社会宏观经济的影响。把有效需求不足归结为三大心理规律,就等于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不是出于其制度因素,而是人性的规律使然,这显然抹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们应该以科学的观点来看待心理因素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首先,要客观地分析心理因素在消费中所起的作用;其次要正确分析原因。

作者论述消费倾向,和边际倾向时指出:一些社会现象,如不同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不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低的理论,指出了宏观消费的结构性的调整方向;他的消费不足危机论阐明了消费对于投资以及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是作者对于微观消费者的心理总结过于粗糙,从宏观上,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众多,虽然作者也指出,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有制度、传统、资本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而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生改变,可以看作常数,对消费影响很小。但是单纯地把消费依赖于绝对收入的变化,则是处理得过于简单。

3.消费函数

作者最早提出了消费函数。在明确消费倾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后,作者就把总消费看作是总收入的函数。用公式可以简化为:

C=a+b*Y,a代表自发消费,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Y代表收入,b*Y就是引致消费。其中,b随着Y的不断的增加,而逐渐变小,所以总体消费的增量无法弥补新的供给,这时产生了消费需求不足,需要有投资来弥补以抵消储蓄,但是企业家没有信心进行投资(流动性偏好、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投资支出常常不能弥补差距,储蓄不能都转化成投资,从而使投资需求不足。这样,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使得就业量在未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形成了大量失业。

鉴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作者主张,政府不能甘当“守夜人”,要施加宏观调控,政府需要通过需求管理来扩大有效需求,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

三、消费理论的反思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作者节俭悖论”:按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美德就是鼓励储蓄、注意勤俭节约,才能发展好经济。但是作者认为:社会储蓄变动使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化,社会储蓄的增加会减少国民收入。这会导致经济衰退。所以大家应该减少社会储蓄,增加国民收入,推动经济,走向繁荣。

作者除了批判古典经济学家“节俭的美德”之外,在书中还指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小于供给总量,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诱导填补亏空,必然出现产品滞销、工人失业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即所谓的消费不足危机论。为了避免消费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作者提出政府不能甘当“守夜人”,“对于消费倾向,国家要通过赋税制度、利率的涨落,以及其它手段来施加引导作用。”实施为流通领域不断注入购买力的刺激消费政策,来带动经济的增长。

作者的“有效需求管理”增进了西方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复苏,也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很大的变化:认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生产和消费更多的商品,不消费退化,消费多就幸福。

因为消费不足理论而产生的作者需求刺激政策被运用于管理西方经济状况已经很长时间了。然而政府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尽管靠“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确实可以短期刺激经济,靠借钱式的消费能够拉动需求,但是这种政策只能用于短期,而政府却把这种适应期限无限拉长,由此产生的弊端作者政策却没有提及。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受西方消费方式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消费者也出现自我中心主义的消费倾向。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我国已然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重要消费国家。过重的刺激消费的同时,也使得卖方市场被买方市场所替代,供大于求成为经济的常态,产能过剩称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比方说,中国如果和美国一样,大量消耗石油,那么每天中国将有8000万桶石油的需求,目前全世界每天仅产6700万桶石油。这使得我国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对经济的支撑日渐脆弱。目前,中国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越来越严重,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刺激经济的方式带来的代价是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

参考文献:

[1]凯恩斯,高鸿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商务印书馆, 2009.

[2]樊小贤.试论消费主义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 2006(4):315-316.

[3]纪玉山, JiYu-Shan.正确认识作者消费理论确立与生态文明相和谐的消费观[J].税务与经济,2008(1):1-5.

[4]李文明,吕福玉.分享经济起源与实态考证[J].改革,2015(12):42-51.

[5]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5):4-15.

[6]郑研.共享经济及郑州的政策选择.郑州日报,2013年9月13日.

作者简介:陈诚(1993- ),男,汉族,湖北麻城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
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及构建
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论共享经济模式的规制路径
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