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梅
1新建200亩标准化示范桑园的背景
1.1六順镇发展蚕桑产业具有气候、土地、劳动力等优势
六顺镇位于思茅区西南部,地处东经100°38′~100°56′,北纬22°29′~22°49′,东邻南屏镇,南与西双版纳州接壤,西与思茅港镇、龙潭乡毗邻,北接云仙乡,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区镇,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山地立体气候。境内平均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气候温和、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二是土地资源丰富。有耕地34300亩,可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农村劳动力充足。
1.2六顺镇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为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2007年,六顺镇开始示范发展蚕桑产业,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南邦河村大河边发展了桑园460亩。2013年共有种植农户42户,共养蚕5批,313张,截至11月5日,共收获11800公斤蚕茧,平均收购价38元/kg,产值44.84万元,最后—批晚秋蚕24张还没有出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桑农带动新种桑户发展的积极性,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步伐。
2200亩标准化示范桑园主要建设内容
2.1200亩新植桑园建设挖地挖沟,施足底肥,开挖种植沟,沟深40cm,宽40cm,回填熟土及腐殖土,亩施有机化肥或土杂肥,1~2吨。亩定植嫁接桑1700株。
2.2建设标准化养蚕大棚320m2,2013年12月~2014~4月实施。
2.3桑园排灌设施和道路坍方清理,冬春季2013年12月~2014年4月实施。
2.4实施以科学配方施肥,病虫害结合防治为主的桑园管理技术,提高桑园产量和叶质,平均亩产桑叶1500公斤以上。2013年12月~2014年4月实施。
2.5科技科普培训,采取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的,时间为2014年3~4月和2014年7~8月;桑农培训采取田间、蚕室跟班学习和技术指导培训,分栽桑期、嫁接期,管理期、养蚕期,全年实施。
3保障措施
3.1成立示范园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示范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六顺镇政府、纪委、财政所、农业工作站组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镇政府负责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镇财建设政所负责资金管理,镇纪委负责进度及资金监督、农业工作站及普洱市佳浩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在六顺设专业技术员
3.2成立示范区技术服务小组
成立示范区技术服务小组,由六顺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农业工作站站长任组长,农业工作站主管产桑的副站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六顺镇农业工作站其他职工、大河边蚕桑技术员组成。
4关键技术措施
4.1抓高产优质桑园的建立
选择环境条件良好,交通方便,土壤肥沃,有劳动力,农业产业矛盾相对较少地块建设高产优质桑园,并配套建设排灌沟渠,田间机耕道路,利用沟渠或道路划分作业田块达到能排能灌,方便操作的效果。同时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技术措施,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等系列管理工作。
4.2抓桑园管理,提高产叶量和叶质
选用优良桑树品种穗条,采用低杆嫁接法嫁接,重视树型养成,合理定杆、修剪、伐条,每株桑树养成2~3个桑拳,形成丰产桑园。推广以增施农家肥为主,氮、磷、钾等微量元素配合的施肥技术。春肥,每亩施尿素25~30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30~40kg,在桑树用叶前15~30天施入。夏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kg,尿素20~25kg,磷肥25~35kg,钾肥(氯化钾)15kg,在早秋蚕养殖前一段时间施入。秋肥,每亩施尿素25~30kg,在8月底以前施入。冬肥,每亩施农家肥2000~2500kg,在桑树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施入;加强桑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时灌溉和排涝。
4.3抓蚕房大棚建设,改善养蚕条件
小蚕共育室要求示范户每户建设面积在30m2,房高2.7米,安装天花板,设有换气窗、储桑室、育蚕室、门前设有踏步消毒坑,房前建有消毒池,达到保温保湿,方便消毒的效果。大力推广大棚养蚕,建设大棚面积要不低于100m2,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区养蚕体水平。
5主要效益
5.1社会效益
通过示范区建设,发挥了蚕桑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为产品深加工打下基础,辐射和带动六顺镇桑园发展,促进六顺镇蚕桑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和企业增效。
5.2经济效益
截至2014年7月,建成的200亩高产优质茧科普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平均亩产桑叶2000kg,亩均养蚕种2张,单张种产鲜茧45kg,平均亩产鲜茧90kg,鲜茧收购价38元/kg,亩均实现鲜茧产值3375元,项目区实现鲜茧总产量18000公斤,产值68.4万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平均亩产桑叶增加500kg,亩均养殖蚕种增加0.5~1张,亩均鲜茧产量增加45公斤,新增鲜茧总产量9000公斤,新增总产值34.2万元。
5.3生态效益
示范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对耕地保土、保肥、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促进生态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