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选择关键成功因素入手,针对目前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忽视环境业绩的问题,对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阐述了考虑环境因素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应分别从经济、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成本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将环境因素引入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尚需政策层面的支持。
【关键词】 环境成本;企业;绩效评价
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考虑将环境因素融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后,就必须评价企业在涉及环境问题方面的财务业绩和企业的环境质量业绩。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厘清了政府和企業各自的环境保护责任,而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中则先对环境指标进行量化,后将量化指标落实到基层。但是当前的各项政策制度只是一种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和对有污染单位的环境治理一种行政管理制度,而没有具体的融入到企业层面上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上。基于以上考虑,政符应建立包括环境业绩评价在内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将无法得到落实。
一、选择关键成功因素
企业有许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但是真正能够影响企业成功经营的综合绩效指标却是非常有限的。在设计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时,首先,企业应当综合考虑企业战略目标和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并从中选择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影响因素,企业设计绩效指标以确保在以上关键方面有突出表现,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当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环境因素时,企业的绩效评价就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衡量利润或股东价值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指标体系。
二、考虑环境因素,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观的基本要求,企业综合业绩评价体系不仅应建立与财务业绩有关的业绩标准和驱动整个企业业绩与战略有关的标准,而且必须密切关注企业的战略健康性——竞争力、长远环境保护状况以及社会责任。基于此,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围绕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成本业绩评价指标这三个方面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赋予不同的权数以得到综合绩效。
(一)企业经济绩效评价
如表1所示,经济绩效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增值能力、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现金流量和经济持续发展等六个角度的具体指标。
(二)企业社会绩效评价
如表2所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主要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估。一般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口径。而广义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一方面,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理论界看法不一。 2003年来自7国的10家银行联合公布了一项称为“赤道原则”的自发性原则。该原则认为,对申请贷款项目进行评审应该包括再生资源、生物多样性、危险物质、有害物质、职工健康与安全、社区关系、社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参与、土地使用、能源使用、污染控制等方面。本文将按照狭义的社会责任口径,从劳动者权利、社会影响、产品责任三个角度设置评估指标体系。
(三)企业环境成本绩效评价
生态绩效的基本理念是努力减少浪费和污染、使用较少的能源和原料达到较好的环境保护。世界能源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原料使用、能源消耗量、污染排放量和非产品产出等四个项目的环境绩效指标。全球可持续报告提出了从原料利用、能源利用、水资源消耗、生物多样性、废弃物处理、供应商管理等方面进行业绩评价。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从能源利用、原料、排放物处置、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以及生态计划和政策等方面设置环境绩效指标。
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及应用条件
(一)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1、指标体系的局限性。由于各行业性质、规模、技术及所处地域环境等存在诸多差异,建立各行业都适用的指标体系较为困难,从而导致行业间环境绩业绩的可比性较差。因此本文认为,应初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企业特点的指标库;然后针对某一具体行业,细化该“指标库”中适应某行业特点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评估,使指标体系能够“对症下药”合理有效地反映各企业的环境绩效。2、评价标准的局限性。在二级指标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由于各企业的规模、技术特点等差异悬殊,造成的大多数指标难以分级现象,如环保投资比例、环境教育人时、资助社会的环保活动经费等。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不同,对环境的“贡献”也不相同。因此,客观上需要根据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来确定分级标准。3、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在环境绩效评价中,有些企业的环境绩效数据不完整,造成了计算上的诸多困难。因此,在缺乏部分指标数据的情况下,企业采用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二)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
将环境绩效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后,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同时,可以综合考虑企业环境活动的情况,使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使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这一分析方法,还需要一些客观条件的支持。1、环境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权威机构或部门仍未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也没有正式出台指导性政策。因此,政策层面上应统一各企业所应该使用的环境会计政策。事实上,一些相关的机构,如政府部门应着手研究与在企业内部实行环境会计政策的相关问题,建立细化的企业环境治理考核指标。建议有关机构和相关部门先制定出一些指导性的实施建议,在企业中逐步应用、推广和完善,待时机成熟后,再颁布正式的规定。2、环境会计法律的出台。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实施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一适应当前我国对环境治理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还没有实施环境成本会计以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出台,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包括环境会计信息)处于不对外公布的状态。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须有相应的环境治理的社会责任担当,许多欧美国家已经将环境问题作为某些贸易的壁垒来管理。因此,我国应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法规制度的健全上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尽快出台环境成本管理核算的相关制度。3、试点考虑环境因素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尽快明确企业实行环境成本会计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在企业综合评价中采用包含企业环境成本综合情况的评价体系的理由就更加充分可行。在试点环境成本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可以先从一些在行业中规模较大的、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活动比较典型的企业作为试点,参考国外的同类企业相关数据作为参考数据,进行包含环境成本综合评价的企业综合财务评价体系试点。当试点单位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效果后,再逐步推广至全行业、乃至全国范围。
(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参考文献:
[1]陈静.林逢春,曾智超.企业环境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1).
[2]谢芳,李慧明.企业的环境责任与环境绩效评估[[J].现代财经,2010,(9).
[3]罗兵,赵丽娟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决策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05.(5).
作者简介:
龚巧莉(1964—),女,安徽亳州人,管理学硕士,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非营利组织财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