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018-01-29 10:19温静玲
大观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摘要:最近几年,关于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教育发展迅速,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加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改革成为非常重要的议题。本文重点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从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角度等,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实施方案,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能够培养出适用这个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的含义为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视觉符号语言传达给消费者的视觉方面的图形设计,英文简称为“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学科所涉领域十分的广阔,在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都有所应用,其作为专业方向能够涵盖以视觉信息表现为主要内容的所有训练课程,在被国内设计院校大量使用的同时,也逐渐成为高校设计教学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新的理念为指导,针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探求改革方案,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得到整体性改造的新思路。探求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相关教学各方面革新,通过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以及优化课程体系来革新课程设置,真正做到使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课程设计,主要应该重点集中在该方向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通过课程的深化改革,应该体现在专业建设新理念的特色,并将人才培养的模式作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以此作为建设新理念,首先要注重专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艺术设计与创作结合,并通过专业实训(艺术考察、专业调研等项目)能很好的掌握前沿咨询,在艺术创意的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首先,需要优先做到增强实用性。视觉传达设计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将教学与科学研究、设计实践相结合,进而将专业知识成果推广与应用,使其达到实用性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做到“全方位、多元化”的产学合作。将合作企业作为交流的互动平台,将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向市场和社会的广阔空间延伸,突显发挥教育特色和优势。针对实用性原则,具体实施如下:根据行业发展现状结合专业实际,利用科学研究和设计实践的成果,更新了“图形创意”“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教学内容。将“摄影基础”与“写生”课程整合,延长专业认知时间。

其次,做到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科研与课程相结合,形成课程群,提高专业培养效率,并在团队中设立相应的重点课程群负责人,规定相应的课程群负责人的基本职责和职能,针对以上思路实施如下:1.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需求,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适应新型人才。紧密结合专业发展方向,构建“视觉传达设计”“创意设计”等骨干课程;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制定专业方向课程群;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2.积极开展课程和实验教学的建设改革。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为主干,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综合素质选修课程为支撑的“设计与艺术创意结合”课程体系。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创作能力和实验内容为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怎样培养以及起发创造性思维和怀疑精神,如何对学生展开自我创造力的开发和训练,如何让学生把艺术中的视觉元素表现于形象思维,与设计的分析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如何让学生将客户的需求,市场的分析,消费的心理等这些必不可少的环节融入设计思维之中,都是向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教师团队的培养理念与教学方法上培养专任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行家能师”,其教学理念、课程观和教学方法,自觉的依据市场、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主导“设计与艺术创意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理念。具体体现如下:拓宽授课资源的教学模式,改善以往的授课多以书本间接知识为主的状况,增加网络、媒体以及相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发明创造、新材料、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观念和需求等教学模式的实践。这些新的媒介都会对视觉传达设计产生影响,导致其发生变革。

其次,激发学生自主性、体验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阶梯式的教学互动模式,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尽可能地提供学生形式丰富、创意新颖的相关课题范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针对具体范例进行分析研讨。从学生小组内讨论,到组与组之间讨论,再到师生互动研讨,形成阶梯式互动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多维度设计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课题实践:例如饮料包装、广告宣传、产品推广以及企业的CI设计等。这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设计作品最终完成,所有意识和思维活动只能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其综合能力的运用,要结合创意构思、设计语言、画面效果、制作技术新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并巧妙地应用图形语言(点、线、面、色彩)以及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尤其是现代技术与媒介等,设计出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和现代感的既新颖又奇特的作品。

三、视觉传达设计创新人才的几点思考

(一)以改革促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学体系的形成,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制定落实,归根到底需要通过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提出新的挑战,对教师在多学科背景下的教育研究、专业思想与知识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面对形势适时调整与转变,也需要我们从制度上、政策上,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施加压力与影响,不仅要求教师的学术性,也要求教师的实践性能力,通过学科和专业建设,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既懂学科,又懂专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二)实践基地与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当前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这就要求专业建设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市场、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教育内容不仅要有学术性,而且要有针对性,紧密反映和贴近社会现实与市场发展,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特别是配套的专业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专业实践和项目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为此,应积极培养面向市场、建设、管理、服务的以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积极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区域社会和行业发展服务,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地方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建立校内实训环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校企联合,使校内外产学研教育与实训基地成为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另外,学科可以通过市场研究、社会服务开发与专业成果转化的平台、进行产学研合作,使其成为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和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试验的示范性基地,成为承担社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基地。

【参考文献】

[1]李德文.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2]杨启亮.规约与释放:教学实践智慧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

[3]楊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

[4]李江云.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初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5]梅江.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1(04).

作者简介:温静玲(1987.12-),女,汉族,广东兴宁人,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