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立涛
【摘要】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学得压抑吃力,教学质量差,学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有教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怎样打造保质保量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目前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学生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如同“水银泻地”一般,无孔不入地流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已经进入崭新的信息时代。故而,信息素养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学科正是在这一大趋势之下应运而生,开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出现在国内各阶段学校,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别于数学、英语、语文这些老牌科目,主要体现在它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谓是障碍重重,步履维难,学生学起来自然也就更吃力了。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今天就拿出来和同道分享一下。一、加大学生的实践学习力度,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故而在平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制作休息时间表”(四年级下册)这一节知识时,如果单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解以及教具演示的话,很难保障学生已经学会了制作休息时间表,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对着计算机一遍遍地操作练习,如此,学生才能彻底掌握休息时间表的制作方法与流程。躬身实践出真知,仅仅靠教师在课堂讲一套理论知识,就好比走马观花,学生往往过目就忘,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鞭辟入里,将知识根植到学生脑海,形成长期记忆。所以,在平日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起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二、将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在平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紧紧围绕教材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此举不仅可以活跃沉闷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身边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这一小节的知识时,笔者就对学生发问道:“同学们,信息技术已经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那么请大家好好想想我们的身边都有那些信息技术?”笔者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嘈杂的声音,有的学生回答“移动电话。”有的学生回答“数码照相机。”也有的学生回答“MP3播放器。”总而言之,各种回复应有尽有。等同学们的话音落下之后,笔者就进一步问道:“那么,老师还想问一下大家,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呢?”教室里再次响起了一片喧哗声,有的学生回答“我们足不出门就可以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和亲戚朋友随时随地保持联系。”此时,课堂气氛已经充满了蓬勃的活力。看到时机已经成熟,笔者就适时地引入了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就共同来学习一下“身边的信息技术”这一节知识。然后整节课都是在轻松愉快中度过,学生的学习热情比以往都要高。通过把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能很好地诱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热情,进而开创“教师教学质量高,学生学习效果佳”的双赢局面。三、成立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小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是无可避免的,即便是在同一个班级屋檐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无论是在逻辑思维能力,还是记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一点就通,且能由表及里、闻一知三,而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比较迟钝的原因,闻一知一,都有些牵强,致使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开始越来越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步调,自信心受挫之下,便失去了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成绩直线下滑。而成立信息技术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的发展,让学生之间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互通有无,携手进步。此举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帮助那些后进生重新建立起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挽救其成绩。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课列入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身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会竭尽所能,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更为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参考文献:[1]徐海峰.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校园,2011,(10) :185.[2]陈睿.浅谈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06) :172-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