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如何走向雅俗共赏

2018-01-29 21:13冷爽
大观 2017年12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审美大众

冷爽

摘要:舞蹈艺术走向雅俗共赏,是为了让高雅的舞台艺术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舞蹈欣赏的过程,也是观众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舞蹈创作中,首先要融入你所反映的人、事、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才有可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雅俗共赏、内外行同赞是一种难能为美的艺术境界,是艺术审美的极致。任何一种艺术作品,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个性”与“共性”的并存。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正确认识和观察生活,才能真实地、典型地表现生活,否则生活中许许多多闪光的东西就无从发现。

关键词:舞蹈创作;舞蹈欣赏;大众;审美

舞蹈艺术走向雅俗共赏,是为了让高雅的舞台艺术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是为了舞蹈中爱的主题叩动观众。一部堪称优秀的舞蹈作品,除了舞蹈造型、基本功底、服装道具、音乐渲染等有需上乘外,还必须表现出其舞蹈作品的深切内涵——舞蹈意境美。所谓舞蹈意境美,是指舞蹈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活世界与表达的情感世界相互融汇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形神合一,情景交融的有机统一能使人耳目一新,从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因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就成了舞蹈编导塑造完整舞蹈艺术形象的前提,即在舞蹈创作中要融入反映人、事、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才有可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一、观众如何欣赏舞蹈以及舞蹈本身对于观众的意义

舞蹈欣赏的过程,是观众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观赏舞蹈,首先是舞蹈演员表演的这一客观形象,给观众的感官造成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对于观众来说,舞蹈欣赏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集感性和理性、体验和认识等相结合、相统一的复杂的精神活动。需要人们通过感受、理解、想象、联想等相关心理活动和分析、综合的形象思维,才能达到对舞蹈作品的具体把握,进而完成一次比较完整的舞蹈审美过程。观众首先应从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开始,产生感情反应,进而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主题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欣赏者感觉特点来看,它综合了时间和空间、听觉和视觉,在一定的舞台和广场内,通过连续的动作和丰富变化的队形,并在音乐、服装、道具、灯光、舞美等手段的辅助下更好地塑造形象。优秀舞蹈作品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它必须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起观众的情感,引发人们爱和憎、同情和反感等;能随着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惧、爱、恶。如果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反应,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欣赏了。

二、舞蹈作品如何让观众认可

全国各大舞蹈比赛中的参赛作品虽然很多,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太多,这几年来整个舞蹈界似乎都被这个问题困扰着。有些作品被舞蹈界认可了,但观众并不喜欢,不买账。由于我本人也有幸参加过几次全国以及省内的舞蹈比赛,但据我的观察,大部分观众还都是从事舞蹈表演、编导的老师、学生或一些舞蹈爱好者,只有一少部分是普通观众。我认为不是观众不懂艺术,而是创作者的艺术主张同群众的欣赏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个问题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张继刚编导的《千手观音》以及我的母校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创作并表演的舞蹈作品《进城》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这证明群众是有眼光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编导和演员怎样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了解他们的欣赏需求,也就找到了创作的“生活源泉”。

三、创作雅俗共赏的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社会大众的文化审美与专业精英的职业审美存在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了低层次主体无法真正欣赏高层次舞蹈艺术的审美局限,高层次主体无法容忍低层次舞蹈的审美阈限,造成了古典艺术与流行艺术的对立,出现了专业看好的舞蹈老百姓不买帐,优秀的舞蹈在大众面前遭遇“曲高和寡”的尴尬。

但是这种内外行审美差异毕竟在表面上统一于共同的文化形式中,而社会大众又是审美评价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在文化范畴内直面这种差异,并努力平衡这种差异,在内外行的矛盾中追求雅俗共赏。但是,雅俗共赏不是审美尺度和内涵标准的统一,而是目标和效果的统一;不是绝对的统一,而是相对的统一。雅俗共赏显然不是靠降低艺术品格来媚俗趋众达到统一,而是靠完美塑造艺术形象从而满足专业与大众同获相同审美感受的统一,即靠一种对共同的文化美价值内涵的追求而实现统一。在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中,不乏实现这种统一的艺术作品,《红楼梦》如是,《茶馆》如是,《红色娘子军》亦如是。

雅俗共赏、内外行同赞是一种难能为美的艺术境界,是艺术审美的极致。近年来,舞蹈艺术通过电视娱乐节目之媒越来越多地走入大众的视线。CCTV电视舞蹈大赛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舞蹈》,一个是以舞蹈比赛的传统形式展现舞蹈作品,一个是通过娱乐和综艺的形式突出表现舞者自身的风采,让那些默默无闻从事舞蹈事业的青年舞蹈家们的名字,也能像影视歌星一样被大众牢记。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艺术作品,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个性”与“共性”的并存。“个性”是创作者用艺术审美的眼光创作形象的集中体现;而“共性”则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认可的一种共同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我想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欣赏需求。只有创作出那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艺术形象,我们的作品才有可能是成功的。

四、雅俗共赏是舞蹈的创作走向

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无不是编导观察生活,在生活中选择、提炼的结果。如果违背了真实生活,忽视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作品尽管来自于生活,也缺乏感人的力量。深入生活,把创作、创新摆在首位,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來,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我认为只有好看的舞姿、好听的音乐和好懂的内容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浓厚的艺术感染力,才能趋于真正的雅俗共赏。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写给大众的人文艺术丛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晓华.浅谈群众舞蹈的艺术创作[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02):22-24.

[3]贾作光.中国舞蹈与当代创作——在贾作光舞蹈艺术观礼上的演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02):4-5.

[4]顾兆贵.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4):72-75.endprint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审美大众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音乐表现手段对舞蹈作品创作的作用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大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