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琪
摘要: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展现,中国从古至今都享有“礼仪志邦”美誉。礼仪修养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内在人格,同时也展现着本国的综合实力,师范生的礼仪修养更是影响着祖国下一代文明水平的提升。本文针对目前师范生在学习教师礼仪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塑造师范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师礼仪;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12-0050-03
教師礼仪这门课程是师范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礼仪知识,使未来的新手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更重要的是礼仪文化的传承。师范生未来的工作是教师,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做好师范生的礼仪教学直接影响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教师礼仪课现状
师范生对待礼仪课程的学习有清醒的认识,明白学习教师礼仪是师范生的必修内容,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以后的面试、工作、人际交往打下基础。但是也有少数人认为教师礼仪与教师的专业技能相比较,他们会更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原因可能在于学校对于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高,忽视对传统礼仪方面教育的强调。殊不知,目前各大企业的招聘观念原则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如蒙牛的招聘口号就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二、师范生在礼仪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一部分人对于传统礼仪的学习内容不清楚
现今的校园中很多学生认为礼仪就是指外表彬彬有礼,不需要行为与意识的呼应,他们缺少对礼仪内涵的进一步思考。我国是礼仪之邦,儒家传统的礼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很多大学生们对我国传统礼文化的内容却知之甚少,取而代之的是国外流行的礼仪教育,前一段时间被媒体炒得火爆的名媛舞会成了国内青年追捧的对象。我们的儒家礼文化在学生中慢慢的消逝。传统礼文化是儒家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内容广泛:如“克己复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而有信、礼之用”,“和为贵”等。礼是内涵,仪是仪表的体现,只有思想意识上礼的正确指导,拥有一颗习礼之心,才会内化于行动上表现在仪表中。所以说我们对于传统礼仪的学习不仅在于仪态仪表的演示,更要加上礼文化的熏陶,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使意识达到一定高度,进而指导行为。
(二)一部分人学习教师礼仪的目的不纯正
大多数师范生学习教师礼仪只是为了人际交往及工作面试中会有良好的表现,从而得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认为礼仪是表面化仪态,是找工作的门面,很少想把礼仪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惯一种素养,功利性太强,甚至有时候看到别人在习礼仪之事会嗤之以鼻,认为礼仪只适用于公众场所。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大方得体的仪态表现固然会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但是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修养才是独特的魅力。
(三)学校教育、课程设置的缺失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很多学校并不重视礼仪课程,他们更重视学生考取各种证书,认为证书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敲门砖。这种忽视学生礼仪培养的后果就是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能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对社会。一些学校开设的礼仪课也存在很多问题:形式化严重、专业性不强、内容简单、受教育程度小等。学校的做法直接影响到学生,一些学生甚至认为礼仪修养课对改善大学生礼仪修养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学校在走形式,教师在走过场,学生自然没有体会到课程应该有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专业性素质不高
笔者发放问卷280份,收回问卷278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师范教师说话用敬语、礼貌用语,‘请‘谢等字不离口”,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只有67%学生选择自己的教师做得很好,这说明教师在授课时没有运用适当的课堂礼仪,就连基本的交际礼仪语言都很少使用,关于教师礼仪,教师自身的示范性不够。尊重学生是教师对待学生基本原则之一,得体的课堂礼仪才是学生们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们不仅需要过强的教学基本功,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学生的礼仪学习做好示范作用。
很多教师礼仪课的授课者所学专业并不对口,只是学校教学安排迫不得已才开始教授教师礼仪的课程,没有过硬的基本功,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后期通过各种书籍论文了解到关于教师礼仪的知识,属于自学成才类型。
(五)教师礼仪在教学内容上更应具有专业性
教师礼仪在礼仪的范畴中应该更具有专业性,符合教师身份的礼仪,结合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礼仪。在这点上很多学生没有从教师的专业素质去思考问题。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翘起二郎腿”是不符合教师礼仪的,却不了解走路频率太快,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站在一个位置,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师礼仪范畴内也是错误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群体,其一举一动不仅显示其内涵修养,更应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三、加强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教师礼仪学习内容,提高学生习意识
教师礼仪既是理论性的知识体系,又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师范类学生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许多学校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重在仪表的培训上。举止端庄有礼的确是师范生必须要掌握的交际能力,但能力的背后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就会昙花一现,时间久了就会遗忘。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礼仪学习的理论典范。《中庸》中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指出了修身的方法就是身体力行提高品格才能成为有用之才,那么培养礼仪的方法也得是理论联系实践。礼仪是全世界共有的财富,但是根据不同国情礼仪又是一个国家的特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也是我国礼仪发展的新方向。所以,今天我们在面对多元化的礼仪学习时,就应当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我国本土文化的理念,使我国的本土礼仪越来越强盛。endprint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在行动上处处透出仪表的示范性,更要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礼”的来龙去脉,熟悉我国本土礼仪,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礼仪教学内容。礼仪学习是一个自内而外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学习者用心打磨才能把礼仪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行为习惯。
(二)学校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开展礼仪实践活动
礼仪教学虽然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理论知识的讲授也非常重要。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是注重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训练,而不注意礼仪深刻内涵的挖掘,这样的礼仪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好外在的仪表,更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原因,这样师范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以身示范,把良好的礼仪修养传给更多的人。比如在教学课堂礼仪时,从站姿、坐姿到走路的各种姿态,我们先要讲清楚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移动不要太过频繁,走路也不能过快,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还需要教师示范正确走路移动方式,通过学生进一步自己演练,教师指导,才能使一项技能记忆深刻,并好好践行。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练、教师查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领悟礼仪精髓,掌握规范礼仪动作。为配合以上教学,礼仪课应有专门训练的教室及充足的课时计划。
为巩固学生课上所学到的礼仪知识,行动技巧,学校应大力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可以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专门设定在实习学校的礼仪得分;鼓励学生参与开展各种礼仪技能比赛,礼仪知识演讲;优化礼仪校园环境还可以在各个年级中选出礼仪示范标兵监督校园内所有人员的行为举止。总之,要使礼仪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开花结果,更要在校园中使每个人都能内化为自身的修养。
(三)严把礼仪教师从教资质,加强礼仪专业培训
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乾,所以正礼也。元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认为教师是礼仪的化身,也是學生学习礼仪的榜样。学校在选拔礼仪教师时要关注专业的对口性与学习连续性,礼仪教师的内涵修养是需要时间沉淀积累,只有对礼仪进行过系统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礼仪教师。新教师入职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要规范自身的举止、谈吐、着装、仪态。强化主要教育阵地——课堂的礼仪培训,课堂礼仪学习训练可以先从最基本的仪容仪表强调,然后是仪态、语言依次展开,力求以此为基点逐渐扩大至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
多渠道开展在职礼仪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专业水平高礼仪示范性良好的教师做教学观摩课;在办公室内可以针对教师礼仪的技能进行探讨,相互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礼仪专业培训、研讨会;组织礼仪教师和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最贴合学生实际的礼仪教学等。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内涵美与行动美的统一,更是礼仪的传播者与实践者。需要教师的身体力行,营造文明的课堂氛围,发挥礼仪的教育价值。
(四)多渠道全方位规范师范生的教师礼仪
规范师范生的礼仪,不仅要在礼仪课堂上下功夫,还要在整个校园内甚至校园外建立习礼仪,用礼仪的整体风气。
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如学校的广播、电台、板报、橱窗等都可以用“学习礼仪,弘扬师德”为主题内容正面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参加“师范生礼仪标准”为中心的演讲会、辩论会,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教师行为不当及其他的社会不文明现象进行探讨;还可以请一些礼仪专家给学生们做专门的报告讲座,扩大学生的视野;设立“礼仪标兵”及“礼仪监督员”随时随地监督大家不文明的做法,对于有违礼仪的人员进行劝导,制止,净化校园软环境;建立学生礼仪量化的考核制度,并和评奖评优联系在一起,督促学生规范自身行为。规范师范生的礼仪还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社会对教师职业少一份猜疑,多一份信任。媒体多报道教师优秀的品质,弘扬正能量。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关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前途命运,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我们呼唤规范的礼仪教育,更渴望看到传统的礼仪文化在新时代公民身上依然熠熠生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