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璐
摘 要:纵观我国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民间美术长久以来均未曾获取相应关注与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使得民间美术资源存在被大量搁置与损耗的情况。而伴同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落实和进一步深化,并与本次新课改衔接,促使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怎样加入建构课程文化变为了美术课程整改最核心的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民间美术;课程改革;课程文化
如何让逐渐没落的民间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方面我们要保护民间美术艺术的优秀作品,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培育出欣赏理解民间美术人民群众。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民间美术才能得到良好的滋养。因此,如何让学校美术教育培育出这样的人才是现阶段美术课程改革所需重点研究克服的。
一、民间美术资源在教育中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美术资源博大精深,且深入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微之处发现民间美术存在的痕迹。民间美术可以展现出不同时代区域背景下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示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民间美术作为我国艺术成就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然而民间美术却长期游离在我国法定课程之外,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宣传。无数民间美术资源因为没有受到重视而逐步淡出民众的视野,最终走向灭亡的不归路。纵观我国教育课程文化的发展,自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统筹制定了全部的教材及课程。为了追求教育领域的平等公正,国家统一制定课程,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就忽略了地区差异性和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盲目的一把抓并不能带来教育的公平,反而违背了因材施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美术课程一直以来未受到重视,而正统的美术教材在经过种种筛选和过滤之后,主流美术文化、精英美术文化和西方美术文化长期占据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半壁江山。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劳作中产生的民间美术由于其淳朴平实而被忽略,逐步沦为“边缘文化”和“弱势群体文化”。由于民间美术未能受到重视和宣传,普通民众一度觉得民间美术是乡野粗俗之流,难登大雅之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改革,国家开始注意到地区的差异。地方特色逐渐深入到课程之中,教材也逐渐适应了地区的发展需求。就美术教材而言,民间美术出现在教材之中,但是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的培养与提高,从而忽视了民间美术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与人文情怀。到了21世纪,我国教育部根据文化发展的需求进行了新的改革,学校和教师在教材的编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举措为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带来曙光,为传播民间美术文化提供了契机。
二、开发民间美术资源进入课程的基础
(一)政府政策的支持
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开发美术课程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在过去的很长一段短时间,国家美术课程未能宣传弘扬民间美术资源,使得本就边缘弱势的民间美术更为风雨飘摇。一直以来,美术课在中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众多的美术门类在有限的教材编制中更是被压缩到了极限。民间美术作为美术艺术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在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十分微弱。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中明确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重新修订过的教材大纲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广东省一直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前言,而它的美术教材发展进程仍是十分缓慢。直至1996年,广东省的少数地区编写并出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材,而由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区都拥有属于本土的民间美术教材仍未实现。
转眼到了2001年,义务教育提出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一线教师和学校有权利编写教材。但实际情况仍不容乐观,广大中小学重视升学率,开发学校课程往往只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评比和检查。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制度之下,政府政策对学校决策和执行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开发民间美术资源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前期的开发政策,制定出相应的扶持规定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还需要制定出有效的监督保护政策,配合学校进行课程开发,这样才能让教育政策落实到实处。
(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社会各界人士和校内领导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民间美术课程的研发。课程资源取材于当地,在社会人士的帮助下才能高效地收集到丰富的本土民间美术资源。没有热爱家乡,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关心当地教育,民间美术课程无法顺利圆满开展。大部分学校和家长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对本土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持漠视或反对的姿态,部分人认为学习这些对考试成绩没有作用的课程就是浪费时间。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努力,通过演讲、展览等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开发民间美术课程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这一举措不仅能宣传民间美术文化,还能推动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和创新。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一直以来,开展此类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对考试评分没有任何帮助。一个学生语数外差肯定会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而美术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影响对学生的综合判断。因此,开展民间美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不好的社会舆论,更甚者会对开展课程的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家长和学校对美术课程的漠视未能给我国美術教育发展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使我国的美术教育发展一直发育不良。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壮大
我国美术教育所面临的现状是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师队伍的空缺。在大中城市,美术基础教育能够正常开展,教师队伍也趋于饱和,教师的师资水平也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当地的中小学缺少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学习用品和美术教学资料器材都极度缺乏,当地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农村中小学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书籍的教学器具,那么可以就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课程,这样一来,不仅仅解决了当地教学器材不全的困境,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间美术文化,让他们领略到民间美术之美,从而让当地民间美术文化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endprint
现阶段,我国美术人才的培养注重美术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绘画、设计和工艺这三个方面,各大高校大多没有建立专门民间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在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教育的背景下去独立开发民间美术课程是存在极大难度的。而没有经过当地民间美术熏陶的外地老师,对当地美术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在情感和认知方面无法与本土民间美术产生共鸣。为了培养能够教授民间美术的老师,在教师培训课程中,要将民间美术的学习纳入必修课程之中,而且要适应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改革进程。通过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当地民间美术的发展。
要想使民间美术教育取得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教师队伍的健全和完善。同时,各地区各阶层应该互通有无,加强民间美术文化的交流和传递,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走进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扭转过去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偏见和误解。
三、民间美术课程文化的构建
为何要对民间美术资源开发利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民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有目的地让我国的美术教育课程具有当地特色。构建良好的民间美术课程会对主流的美术课程教学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动荡,如何将民间美术文化与现代美术教学相融合是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话题。美术分为多种流派,民间美术作为其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底蕴。民间美术以其特殊的本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能够毫无距离地领略它的美,感悟它所散发出来的文艺气息。学校美术教育肩负着传播和教授民间美术的宝贵文化,保护好民间美术文化多样性的责任。这一举措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本土的文化艺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度,提高他们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学习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
在我国的教育中,开展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课程文化一方面是课程本身所传达出的直观知识表现,另一方面它作为文化载体反映出来人民群众的文化。文化是课程所承载的内容,课程是文化表达的直观方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两者没有主次之分。课程这一词汇出现在唐宋时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曾屡次谈到课程,典型的句子包括“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虽然这里的“课程”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清楚地领悟到这里的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传统的课程意思十分局限,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对教学方面的要求未有涉猎,而这一概念在如今看来更加符合“学程”一说。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以及进程和安排。课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教授的全部教学内容的总和,狭义的课程仅指单一的某门学科。课程文化是指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视课程内部的文化底蕴,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更需要了解领悟内部蕴含的社会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理想、目标和方向。课程文化是指不迎合当今潮流,发掘内部文化底蕴,不受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控制,而真正成为影响社会的科学。
开发民间美术资构建课程文化研究,意味着美术教育将扎根底层,它不再是主流制度限制下的刻板工具,而是使得民间美术文化传统得到良好继承和发扬的良方。本土民间美术课程来源于民间美术文化,在开发民间美术进入教学活动时,我们所需关注的不仅仅是开发现有的资源,还要用开放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深刻意识到,当民间美术成为课程文化的一部分如何让它的开发和实施具有生命力和联动性。我们要恢复本土民间美术的自主性,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本土民间美术。美术教育不为追求高分评比,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审美、实践的能力,在天马行空的美术世界,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
纵观构建民间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如何让其步入正轨仍需付出极大地努力。以学校为首开发民间美术课程以及将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编写入教材在我国都还处于萌芽生长阶段,开发民间美术文化进入课程文化仍有漫长而崎岖的道路要走。我们要透过现象追求事物的本真面貌,了解民间美术与课程文化之间丝丝缕缕的聯系,明确未来发展的道路,这样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和课程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融合和更新。
参考文献:
[1]翟浩澎.黑龙江民间美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美术大观,2016,(06):82-83.
[2]兰诗瑶.浅谈新媒体艺术在传统艺术中的独特表现[J].艺术品鉴,2016,(05).
[3]孙卉.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参花,2017,(08).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