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含渝
摘 要:在临摹或者创作花鸟画时,我们可以画豪放抒情的写意花鸟,也可以画润透细腻的工笔花鸟。但无论是即兴执笔还是胸有成竹的晕染,花鸟画的构成始终都是画面形成强烈冲击力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画画不仅仅是画一花一鸟一物,更重要的是要经营好整个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己想传达的情感直观强烈地表现给观赏者。
关键词:花鸟画;形态;构成因素;构图
一、平面构成的规律和方法在花鸟画构成中的运用
“经营位置”的规律运用好可以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样地,在花鸟画中,也需要这些规律来供我们使用。大自然是我们的导师,复杂且神秘。“构成”元素从大自然中产生,是大自然的一种精炼的意义,同样花鸟构成也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元素”和“构成”。
在平面构成中,描摹自然形态和对形象的抽象是两个概念。同样,在画花鸟画中也是这样,具象的自然形态就是画家们笔下生动的飞禽走兽,世间万物,而对于形态的抽象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点、线、面这些平面视觉的抽象单位来分析。“点”是我们画面中最小也是最基本的构成形态之一,其形象和大小可以改变,如果“点”在画面中加有陪衬物,那画面自然是更为复杂的。
比如齐白石先生的《蜻蜓仙风》《谷穗》就是写意花鸟里面关于“点”的经典之作。
“点”的特性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在《蜻蜓仙风》中,“点”不仅表现出了画面的植物的质感,而且使画面更复杂,更耐人寻味。
《谷穗》中,密集的“点”表现出了谷穗的丰硕,给画面带来了厚重、密集的感觉。
细观这两幅画的“点”,都在高处,产生不稳定感,它的重力大大的超出其他的力,所以,重力问题成为了视觉紧张的主要的因素。在《谷穗》中,密集的墨点形成的穗子,给予人重量感、下垂感,和轻薄的麦叶形成质量上的对比,就是这一原理。而当“点”处于低空时,重力问题便会让位于动势,并且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运动防线。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将“线”看作是形的限定,看起来好像是静止的,然而“线”在花鸟构成中的空间形态远比“点”的形态要复杂得多。它可以成为“点”的运动轨迹,也可以代表空间的延伸,它也可以笔直也可以弯曲,所以“线”可以在无数中状态下出现,同时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在花鸟画构成中,“线”也是是连接成一幅完整构成的重要部分。《谷穗》中,叶子和枝干的勾筋设色,向上、向下、向左右的律动线条把整个画面的机构完整有机地撑了起来,细细的叶脉勾筋和粗拙枝干的线条结合。细线条表现出叶子缺乏力度,比较脆弱,而粗线条者则表现出枝干和部分叶子固有的体积感和可靠性等感觉。画面中的粗细线条产生了不同的负重感和质量感,让整幅画松弛有度,节奏感也更强烈。
在一幅完整的花鸟构成中,线条不可能是单一存在的,它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组合产生出不同的形象,“线”通过组合后不仅仅可以产生运动感,而且还能表达时间和空间。
“面”是具有长度和宽度的一种形态,它在平面的空间中,总是比点和线有更强的表现力。“点”和“线”密集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面”。在花鸟画构成中,“面”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正空间的“面”,一种是负空间形成的“面”。正空间是我们画上去的点线面组成的大面,而负空间刚刚好就是被正空间切割出来的。两者在画面上相互依存,又互相牵制,在考虑花鸟画构成中,我们就需要合理分配这两种空间。在《蜻蜓仙风》中,正空间把花的形态特点和重量感直观地传达给了我们,负空间则是除去植物动物还有题字的空白部分,传达给我们相对于正空间的一种放松的感觉。在《蜻蜓仙风》中,负空间其实只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一,这样使得画面构成饱满,内容丰富。如果反之,正空间占画面的三分之一,那画面就会传达出一种空旷,孤寂的感觉。
花鸟画构成中的面越完整越吸睛,所以,在设计花鸟画构成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把画眼变成完整的面,或者把位于画面黄金分割点的面形成一个有重力的面。在齐白石先生的《谷穗》中,密集的点形成的谷穗的面,在整张画中起到了画眼的作用,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形状,是很抓我们的眼球的,所以容易引起注意的面实际上是我们视觉的引导点,这对我们在设计构成时有着关键的意义。
在考虑花鸟画构成时,将“点”线”“面”三者合理组合,是可以出现很多很好的画面效果的。不过除了一些规律的东西以外,更需要我们去仔细发现生活中的美。心中有美的感受,“美”才会通过我们的笔下出现。
二、花鸟画构成中的形态对画面的影响
花鸟画构成中的形态元素都是根据我们绘画的内容、思想和整体内容来确定的。
一切形態都来自大自然,所以花鸟画的形态采集的源头依旧是自然。只是,我们采集的形态并不是全部都能入画的,需要进行提炼与概括。画中的石头小鸟,无一不是从大自然中采集、提炼而来的。这些元素产生和组合的过程中引起的物理和心理的体验,是我们形态采集的主要出发点。
不同元素的形状、光色、质感产生的空间感会使我们感受到轻重、愉悦、深沉等各种各样的“心理体验”。这些细微的感受是决定花鸟画构成是否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在为花鸟画设计色调时,许多人都喜欢和谐的色调。追求和谐是对的,但是要使画面生动起来,肯定需要加大色彩之间的差异,所以,如何将色彩和谐而又生动地组合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将其合理地组合起来,色彩的对比一般指明度和纯度的对比,也即是亮度的对比和灰度对比,这样的对比可以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层次感,出现色的立体感。色彩以不同的鲜浊来进行对比会使我们的画面产生很多不同的效果。
在花鸟画中,画面整体的色调的深浅和冷暖都会给予人视觉和心理上不同的感受,它可以是温馨的,可以是被感觉舒服的,也可以属于紧张的或者是让人感觉到冷静的。不同的画面需要不同的色彩来进行设计。同时色彩也会让画面具有象征性,像中国民俗画中,经常使用鲜艳的红色金色象征着欢乐、丰收等。蓝色的色调则会给予人冷静理智的感觉,这可能和天空的永恒性有关。endprint
色彩对于人的视觉心理反应是确实存在的,我们在考虑创作的时候,就需要了解和利用人们对色彩共性的感觉,充分考虑色彩的心理效应,让我们的画和更多的观赏者产生共鸣。
三、传统花鸟画构成与当代花鸟画的构成的研究
从古时到现代,花鸟画由最初的图腾崇拜到写形画意,经过了多次历史的洗礼,流派改变,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变更,唯一不变的是画家们不停追求美、不停追求比“兴”的过程。
虽在历史上,各时代奇葩争奇夺艳,但形成风格和流派比较清晰的还是要从“徐熙野逸,黄荃富贵”开始说起,这两种不同的花鸟构成形成了当时不同的两个画派。从色彩构成来讲,徐熙的画多用墨色,加少许杂色,达到色不碍墨的境界。黄荃则以艳丽且写实的色彩来表现他画中之物。从构成元素和画面的形态策划来看,当时的黄荃的花鸟画多以线描加设色的工笔花鸟的画法,来细腻渲染刻画,或者没骨来画,且画中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而徐熙的画却以粗毛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略加些色彩,填彩晕染,采用的题材多为野逸的乡间自然一角。后世的花鸟画家按照这两种构成方式将其不断发展下去。直到后来,发展到宋代、明代、清代甚至是如今,“徐黄”二人的情怀和画面持续影响着无数画家。
在后面漫长的岁月里,出现了徐渭、石涛、八大,扬州八怪等花鸟大家,他们在花鸟画的构成上慢慢丰富起来,以前人的成就为基在色彩和画面构成元素和形态上呈现了一种新的状态,不仅仅出现了兼工带写的细致画法,大写意花鸟画也渐渐发展起来。至于近代,将大写意花鸟发展至极致的大画家有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任伯年等,他们将花鸟画的构成问题推向了新的高峰。吴昌硕老先生将“金石”入画,创建了“线”与书法篆刻的结合,张大千先生更是将“泼墨泼彩”大胆用到花鸟画中,用“墨”面和“彩”面将花鸟画的构成统一与丰富了不少。大量地运用着点“点”“线”“面”三者间的互相组合,大胆的把色彩和墨泼成大面,利用书写流的线条,或者大小不一的点来增加画面的丰富且使视觉感强烈了不少。
四、花鸟画中构成因素在构图中的运用
展厅时代的来临,创作的画面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近距离把玩,还要做到在远观时也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在经营整幅画的画面时,除了要考虑整个画面的大走势,还要考虑画面能营造出怎样的氛围,因此,花鸟画中构成元素和构图相辅相成是必不可少的。
正所谓一幅好画是远看吸引人,近看还吸引人。我们都知道近看只要技法丰富细致或者新颖就可以让人细细观摩品味很久,但是如何在远处时就能抓住人眼球呢?构图中我们有左右构图、上下构图、角构图等,在构成中我们同样有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等。在整个构图中运用不同的构成元素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如果要产生崇高、挺拔、庄重的感觉就要在画面中多使用垂直线,正如峻峭的山峰给人以敬畏;要产生平静、稳定、安祥的感觉就要多使用水平线,就像安静的水面给予我们的感觉;而多使用弧线就可以让画面呈现出活泼、亲切、优雅的特点,正如天上的流云一般。 在构图时善于使用构成元素,把构成元素当作构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才應该是当代绘画。同时,构成元素中的点、线、面在画面中占的比例问题也属于构图考虑范围之内,三者必有一个元素占主体,其它两种元素作为辅助,若是各占比例相同,那么画面效果会正负抵消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真正由“匠心”认真思虑过的作品必然能够打动人!在构图的过程中,构成元素能帮助我们将作品做得更完善更好,所以,我们作为创作者,更应当对构成元素在构图中的妙用有着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奚传绩.中外美术史大事对照年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2]朱青松.造型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3]丁宁.美术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4]王安霞.构成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