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企合作 不断实践创新

2018-01-29 15:24李曼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创新

李曼

【摘要】加强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为适应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本着“扎根区域、面向基层、服务企业、融入生活”的办学方针,坚持创新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契机,积极探索出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创新

一、校企合作的实践基础

2013年,以“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为契机,基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我校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北京和合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大专学历教育层次开展合作,开始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既体现出发展中的传统依赖性,更体现出发展中的多样创新性。我校始终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融入其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其一是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在符合专业学科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把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专业定制、课程定制以及培训计划定制等;其二是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因素,实现学校和企业双向互动式的开放性管理模式;其三是在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中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多维度评价,既包含学校的评价,也包括企业(用人单位)的评价。这些阶段性成果,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二、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创新

(一)构建有利于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管理监督机制

1.成立了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小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小组由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组成。学校方由教学主管校长牵头,教务处主任及各教学系主任组成,主管校长负责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工作,教务处负责与企业建立常规化沟通联系;企业方由人力资源部总监牵头,由培训部主管负责和学校沟通和联络。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小组定期就校企合作项目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立、教学管理與实施等事宜进行研讨,为推进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建立了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到企业一线的访学制度。由教务处牵头,由教学系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参加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办讲座,同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员工、企业学员座谈交流等活动,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规划、部门设置、岗位标准、门店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仓储建设、品牌建设等,在直接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企业发展对员工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内在需求,为教学改革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3.建立了校企合作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会由教学主管校长主持,由相关教学系主任、专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担任项目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开课前必须在集体备课会上全面展示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设计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讲授方式与特色、案例选择、课件制作、作业与实践、考核评价方式、学习效果评价等,专家评审组针对主讲教师的陈述提出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集体备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向企业培训师转型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建立了“校企联动”管理监督机制。学校教务处将企业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程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给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一方面,企业将员工的在校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纳入员工考核和奖励中;另一方面,学校将学生在企业的能力提升、工作业绩、晋升、表彰和奖励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也作为对教学质量的有力监控手段,是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直接体现。校企合作联动的双向管理机制,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为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重构适合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的专业教学体系

第一,将企业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先导,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中融入更多的企业元素。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本着“行业与专业对接、生产与教学对接、岗位与课程对接、标准与应用对接”的原则,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素质构成,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企业发展需求;按照岗位流程引领、能力递进的原则确定教学进程,突出职业应用性和岗位适用性;以企业工作岗位核心技能指标为基点,重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课外实践、课程考核等方面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基于这个思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大纲修订的基本要求,在确保教学计划规范、科学、完整的前提下,经过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深入研讨和反复沟通,我们先后两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计划进行了调整,以求更好地满足企业为实现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学校可适当加大了实践课时比例,以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保障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施效果,学校制定了《实践课实施暂行规定》,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明确实践课的具体形式、内容和实施过程。同时,为保障实践课的有效落实,学校配套出台了《实践教学完成情况评价标准》,任课教师在实践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落实等环节执行目标更明确,质量更有保证。

第三,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实战化教学,更好地满足企业所需人才的应用型特点。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研究和探索实践,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手段的运用、教学案例选择,到教学场地选择、教学效果评价要素构成等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企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根据企业项目流程改革教学进程,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加强实践应用环节,营造职业岗位环境和氛围,推动情景化、模拟化和实战化教学,提高岗位核心技能。

(三)创建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双向式、开放式、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学生考评激励机制。学校加强学习支持服务,定期向企业通报学生考勤、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综合表现,便于企业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并把学员在校的学习表现作为企业年度考核、职位晋升、加薪、发放奖金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企业也会将学生在企业的履职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升、晋级加薪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将其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这种与用人单位直接挂钩、校企联动的考评机制,开创了融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双向式、开放式、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等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endprint

第二,创新课程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基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校企合作项目课程考核以实践应用为主、笔试为辅,重点考核学生围绕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多样,一是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结合,突出技能考核;二是课堂测评与項目实践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三是考核目标与岗位技能结合,考察学生的岗位履职能力,考核内容与企业经营管理、岗位职责内容息息相关。

三、校企合作实践与创新的成果

五年来,我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创新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企业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为我校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新局面。

(一)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以2016级毕业生问卷调查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学员在校学习期间,40%获得职务晋升,44.6%工资待遇有所提高,54.6%年终获得奖励表彰。这充分说明通过学习,企业学员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直接体现在其职业精神面貌、个人工作方式、岗位履职能力、管理思维等各个方面。

(二)校企合作涵养了生源,带动了培训

伴随着校企合作学历班的教学推进,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学员需求,学校和企业(和合谷、聚德华天)建立了联动机制,在密切的交流沟通中,企业愈加认可学校的教育品质和教学质量,把企业内部的培训逐渐纳入到校企合作的范畴中。2014年6月,和合谷餐饮公司依托我校开展了 “雄鹰计划”——和合谷中高级管理人才培训,使我校的校企合作实现了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培训的拓展,使校企合作的平台更加广阔。2016年5月,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和我校签约为期两年的中青年骨干大专课程培训班,成就了企业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形态。2017年4月,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再次和我校签约企业经理、党支部书记短训班,创新了企业高端短训培训形式。2017年8月,和合谷企业推送39名员工,聚德华天推送25名员工报考我校2018级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了我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

(三)校企合作实现了企业、学校和企业员工的三赢

校企合作,是学校的教育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企业员工个人学习愿望三结合的综合体。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的生产力,又是学校的教育对象,还是学校的生源和规模。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实现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企业收获了员工岗位能力、专业技术的提高;企业学员则完成了个人文化素养、修养品质的提升。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教育发展需求、企业增长需求、员工个体发展需求三者的密切结合和互利共赢。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实践创新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