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波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 珠海 519075)
目前各类装备的制造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几大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对装备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的状态进行实时的感知和分析。根据装备的运行状态,自行加以调节和控制。如果运行状态与原计划出现偏差,就可以自动的诊断和处理。同时还可以自动修复一些故障,对自身的性能进一步分析,能够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故障。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将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个发展方向,其中包括关键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核心的智能制造部件。只有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最近几年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保持着30%的增长速度,营业收入也逐年增长,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智能制造业的产值达到万亿规模,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的增长。随着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后,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更加迅速。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将可能提前完成规划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主要包括食品机械、环保机械、打印机等行业,同时一些核心的测控装置也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仪器仪表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虽然以上领域都发展得非常快,但是在一些领域,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机器人等。由于我国缺少一些核心技术,以及国外对这些技术的封锁,因此我国还有很多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石油、天然气、食品加工等领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随着国内的全自动油田固井车等一大批设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很多领域都能够自主研发一些先进的设备。
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都在参与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建立起了产学研的体系,很多重点领域还提供了相关的服务平台,国家也鼓励科技人才进行创新,不断引领我国智能制造向前发展。同时在一些发达的省份成立一些技术薄弱领域的联盟,通过引进人才来推动这些技术薄弱领域的发展,比如我国目前在江苏、上海、广东等省份成立了机器人的创新联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我国机器人的更好发展。此外一些骨干企业也开始每年提升经费,把大量的经费用在科研上。这样才能积极的推动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目前我国缺乏一些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测控装备、各种传感器、仪器仪表、数控系统等,这些技术装备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很低,还有一些大型的机械核心部件也需要进口,比如一些压力大的液压系统等。这样就增加了我国对国外的依赖度。由于一些核心部件的研发周期比较长,很多部件不可能1~2年就研制出来,这样也导致政府不支持这种部件的研发,他们认为从国外进口远远比研发要省时省力。这就产生了一种现象,如果国外对我国这种技术进行封锁,那么我国将面临整机无法生产的现象,甚至会使得企业出现破产的危机,因此我国必须要看清这种问题,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很多技术与国外差距加大,同时我国很多领域都出现一些抄袭的现象,创新能力很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基础研发能力不足,对一些新技术的吸收不足,才导致我国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我国科研人员必须要重视这种现象,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保证我国与国外的技术差距逐年减小。
目前我国很多的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需要进口,对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包括传感器和在线分析技术、轴承技术、变频技术等,这些技术和部件到目前为止都没能实现国产化,即使有些产品实现国产化,但是质量也令人担忧。
虽然我国的机器人产业相对于西方国家比较落后,但是目前机器人产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很多企业都是盲目的跟风。包括上海、江苏、广东、辽宁等很多省份都建立了机器人产业园,这势必会影响我国后期的机器人的发展和销售。极有可能造成很多企业恶性竞争,损坏整个行业的发展成果。因此国家必须出台政策加强行业规范,避免走像光伏、风电等产业的路线。
在我国很多领域都没有成立相关的科研队伍或者人才梯队。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同时我国对于海外人才的引进不足,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制定不完善、不灵活,这样就导致很多领域的人才队伍无法建成,同时各大科研院校也没有成立校企合作的机制。
面对当前的问题,我国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统筹现有的资金渠道,同时鼓励各大院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这样才能引导企业不断的加大投入,进而让企业承担一部分科研资金,缓解政府的压力。同时还要做好统筹协调的各项政策。多鼓励社会的投入,建立相关的社会投入机制,同时国家还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我国要想完善创新的体系就必须制定相关的计划和创新的线路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创新技术的新蓝图。同时还可以构建创新的示范工程。集中最大的力量来研发一些核心的智能制造部件。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一些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可以熟知他们目前的进展情况。国家还可以根据新兴产业来设立一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快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制,还可以鼓励海外的一些机构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
一是加强创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依托国家相关人才工程、计划,通过建立创新型人才基地,重点培养紧缺型专业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等。二是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装备产业人才的国际化进程,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装备产业的长远发展造就雄厚的后备力量。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智能制造装备重点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建立统计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划分标准、分类目录等完善的统计体系;制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和统计管理办法。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得非常迅速,但这也是仅仅在一些领域中的成就,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很多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这种现状也使得我国不得不重视一些核心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只有这样才能减小我国对国外的依赖程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为中国制造2025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