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霞
(甘洛县人民医院,四川 凉山 616850)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经血行、淋巴、胸膜下、肺部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引发的细胞介导的免疫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胸腔积液、患侧胸痛等症状,其中单侧或双侧胸膜腔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是其主要特征表现[1]。近年来,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随着结核病人数的不断增多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占肺结核总发病率的10%[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程较长,治疗周期长,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及重视程度不高,常出现过早停止化疗或不规律用药现象,进而影响康复进程及治疗效果,导致疾病反复或加重。对此,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规律用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给予积极治疗,据患者病情特点、生理、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经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疼痛护理、胸腔抽液护理、饮食护理、随访干预等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能遵医嘱用药,并能定期复诊;经过6~8个月的持续治疗后,均未出现疾病反复或加重,患者均痊愈。
健康教育是辅助教育的补偿系统,主要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手段、用药方法、注意事项、愈后效果等,从而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及合理地行为方式,建立自理学习行为。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或言语沟通等方式,向患者讲述入院后各项检查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讲述结核性胸膜炎的诱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以及结核病传染性预防措施,告知患者必要时需采取消毒及隔离措施。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通畅;定期晾晒被褥、衣服;勿随地吐痰,咳嗽时需用纸巾或手巾遮住口鼻,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他人等。
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担心传染家人,担忧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倾听患者讲述自身状况,让患者充分发泄情绪[3]。告知患者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后本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减轻心理负担,帮助其增加治疗的信心,消除悲观情绪,以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建议家属多关心、陪伴、鼓励、支持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结核病胸膜炎治疗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强调停止用药会导致耐药性及疾病复发等严重后果。护理人员及家属共同监督患者遵医嘱按时、规律、全程合理用药。结合不同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的不同不良反应情况,护理人员向其或家属解释用药过程中,需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检查;若患者有恶心、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出现关节疼痛、视力障碍及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告知医生,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症累及胸膜,易发生频繁咳嗽,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咳嗽时可按压患处,以缓解疼痛。同时遵医嘱可给予镇咳药物,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患者镇痛效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胸痛明显时可取健侧卧位。继发出现痛风患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抬高患侧肢体,减轻关节受累,也可将消炎止痛膏药贴于小关节疼痛处,以缓解疼痛。
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是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治疗措施[4]。抽取积液前,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胸腔穿刺放液的目的、步骤及配合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紧张、害怕的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穿刺治疗。穿刺时,护理人员与患者持续交流,告知患者不可随意移动,勿深呼吸及咳嗽,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动作轻柔,控制抽液速度及抽液量,不可过多或过快。若患者出现头晕、出汗、心慌、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协助患者平躺,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穿刺结束后,协助患者平卧休息,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液体渗出或渗血,若患者出现咳嗽或胸痛加重等不良反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促使肺复张,预防穿刺后胸膜黏连等不良并发症。
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胸腔积液及服用抗结核药物等因素,常出现伴有消化功能异常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5]。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支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蔬以及鸡蛋、牛奶、排骨、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胸腔积液严重者,严格控制海产品的摄入,避免尿酸含量过多导致肾功能损伤,尿酸过多者,嘱其多饮水,增加尿酸排泄。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周期较长,一般为6~8个月,患者出院后需继续服药治疗,但离开护理人员的监督,其依从性多会明显下降。出院前,护理人员向患者强调应遵医嘱规律、全程用药的重要性,不可擅自过早停药或改变用药量,告知患者不能完成全程治疗的后果。与患者家属积极交流沟通,取得其支持和配合,共同监督患者规范、全程用药。护理人员定期积极开展电话随访或家庭访问等随访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状况,监督患者按医嘱服药,提醒定期复查。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胸膜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胸痛、发热、咳嗽、气短等。该病治疗周期较长,一般为6~8个月,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持续、规律、全程用药。由于患者缺乏对结核病治疗相关知识的认识,对长期治疗不够重视,加上抗结核治疗药物副作用较大,患者长期服用多不能耐受,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常引发恐慌心理,出现过早停药、不规律用药现象,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资料表明,提高患者自我管能力,对治愈结核病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疼痛护理、胸腔抽液护理、饮食护理、随访干预等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赵小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5):4835-4836.
[2] 王亚惠.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4012-4013.
[3] 冯小英,卢 杰.综合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3):192-194.
[4] 段巧玲.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06):699-700.
[5] 陈建英,唐仕平,魏文慧.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4,35(04):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