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杰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伊始的导入环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关键一步。一开始,通过设计猜谜语、比赛、渲染、情境、质疑、开门见山等精彩的导入,学生在短时间内被磁石吸住了,能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爱学,就要从老师使用“新课导入”的那一刻起。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往往教师精心设计的出色的“开头语”,会使老师的授课像磁石一样吸住学生的心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一开始就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兴起探究的欲望,迫切地想参与课堂,可见导入新课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谈谈在导入新课时常用的几种方法。
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有浓厚的兴趣。上课伊始,设计猜谜语环节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情趣和求知的欲望,在他们积极思考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松鼠》时,上课伊始,出示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用谜语引出松鼠,以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教《落花生》时,出示谜语:“根根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打一植物。”紧接出示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竞争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能调动、激发人和团体的积极性。合理的、公平的竞争可以育人才、出效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法。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小组与小组、座位与座位、排与排、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以调动学生强大的内驱力。如《泊船瓜洲》上课伊始,让学生围绕“思乡”的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背诵,这样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唤起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同时也为本课“思乡”的情感积累了情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乐意参与课堂。如教《梅花魂》,引入课文时充分利用课件,配着《红梅赞》激昂的音乐,适时播放一朵朵梅花严寒中竞相开放的情境,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和音乐,直观地验证了梅花的清高品格,使学生迅速进入一种激昂向上的情境之中,感知本文的重点:梅花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课前根据课文的特点选准切入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肢体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读、思、辩巧妙地融为一体,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对文本研究的热情,又提高了语文素养。如教《鲸》的第二课时,用创设招聘情境导入:现在咱们就来举行招聘专家活动,请每一小组推举一个对鲸的知识掌握最好的同学来竞选,其余同学既是现场的记者又是评委,可以随时向专家提问并评价其成绩。活动一开始,学生就兴趣盎然。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计质疑环节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上课伊始,结合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求解的兴趣和愿望。如教学《长生果》一开始,教师便可设置以下疑问:有谁知道长生果是什么?以学生喜爱的长生果激发谈话兴趣,进而对长生果质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背景式导入是指在进行新课学习前,教师介绍课文中人物或事件所处历史或现实的社会、自然和政治环境,从而使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情境,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难忘的一课》时,先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篇课文的背景: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开始的,然而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并不是从那一年才开始,1895年日本就侵占了我国的台湾,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将她归还中国。这样结合背景介绍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中心。在教这类课文时,抓住有利时机直奔中心,花时少,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向学生直截了当地提出新的课题,说明学习的具体目标与要求,使学生具体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握了学习方向,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期望,为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做好了心理准备。如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教师便可直接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什么呢?这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的选择,从而直接引入课题。
此外,游戏式导入、故事式导入、小品式导入、观察式导入等导入的方法,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课堂教学始终置于积极而和谐、欢愉的气氛之中。在设计导语时,以最快的速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使学生迅速走进文本,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