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良,吴召国
(辽宁省核工业地质二四二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兴城 125100)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仑前峰弧南侧复合拼贴带的东段的北部;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中的雪峰山—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东段的北部[1]。该带为早古生带昆仑大洋板块向柴达木板块俯冲而形成的岩浆弧带[2]。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地层受断裂和岩体影响出露残缺不全,地层多以岩片、断块形式出现,为一典型的有层无序的构造混杂岩带,具典型的造山带地层构造特征,出露地层主要有白沙河(岩)组(Pt1b)、小庙组(Pt2x)、万保沟群(Pt2-3W)、纳赤台群(OSN)、浩特洛洼组(C2h)、布青山群(P1B)、马尔争组(P1m)、洪水川组(T1-2h)、羊曲组(J1-2y)及第四系(Q)。这些地层中均有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分布。局部地段有超基性岩脉产出。侵入岩有前加里东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燕山期基性-超基性、中酸性岩浆岩[3,4]。
该区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与鄂拉山成矿带的结合部位,成矿作用具有多旋回的演化特点,表现出多期叠加成矿作用的特征。区内成矿作用、矿产种类和矿床类型复杂,已知的金属矿床、矿(化)点多数与火山岩、韧性剪切带和断层破碎带关系密切,其次与岩浆岩有关。但多数矿床具有多期成矿特点,如督冷沟铜钴矿床早期成矿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其后又叠加了变质改造成矿,晚期有发生过风化淋滤成矿,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结构构造和矿物组合的矿石。火山作用不仅可以直接形成矿床,而且由于其中富含金属成矿元素,往往形成后来热液成矿的矿源层。
该区内出露地层为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Pt1b)和第四系(Q)。古元古代金水口群白沙河岩组(Pt1b)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北部,且穿插有侵入岩。局部以捕虏体形式赋存于岩体之中。地层走向总体呈近东西向,往东逐渐转为北西向,倾向南或北,倾角50°~70°。不同岩层间互层产出,厚度不均匀,相互间界线不明显,地层岩性主要有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组成,其次为长英岩、大理岩。
该区主体构造凌乱,存在多个方向,以走向北西向为主要构造,为早期构造断裂,北东向断裂及不同等级的次级断裂为晚期构造断裂。由断裂构造控矿程度来看,断裂构造从控矿程度较高到低依次分为∶北西向、北东向、北北东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裂五组,其性质多为压扭性压性断裂,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主要以华力西-印支期侵入体最为发育,岩石类型以灰白色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为主,灰白色中-粗粒石英闪长岩、灰白色中-细粒闪长岩、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岩次之。与金水口岩组呈断层接触或侵入接触,并具混合岩化现象,接触部位受动力变质影响岩体,局部呈片麻状构造,断裂附近和扭动构造发育地区,岩石多呈压性破碎构造,其中肉红色花岗岩及其派生脉岩常分布于断裂构造附近。金矿主要与华力西期中-酸性岩及其派生之脉岩关系密切。
该区金矿均产于花岗闪长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带中,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的三组构造破碎带,密集成带成群分布,呈条带状、脉状、细脉状、透镜状产出,倾向多为南东至北东向,倾角一般在75°左右。
金矿体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程度不均匀。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为块状和浸染状。主要矿物有石英、云母、绿泥石、金属矿物组成,石英含量一般在75%,云母含量一般在20%,绿泥石含量2%,金属矿物含量3%。
阿斯哈地区内各构造破碎带均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体中。金矿床产于昆仑山北坡构造—岩浆岩带中,矿床的产出严格受区域性东西向断裂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带旁侧的脆性断裂内,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分布均受断裂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从该区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分析,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①形成时代:阿斯哈地区矿床大多数矿床成矿类型受制于中生代为主的岩浆作用。②岩浆条件:阿斯哈地区出露较为广泛的为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体,该岩浆活动与成矿的作用关系是十分紧密,为矿产的形成带来物源,同时亦为成矿作用提供热源。中酸性岩体中Au的平均含量较低,低于地壳及酸性岩的丰度值,在蚀变过程中Au有可能被部分活化出来进入成矿溶液,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③控矿构造:阿斯哈地区金矿床分布于昆中大断裂的附近,区内矿体均产于构造破碎带中,构造破碎带不但是矿液运移的通道,而且也是矿质沉淀的场所。矿体主要受到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的控制。北西向断裂可能属于昆中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北东向可能是北西向断裂的更次一级断裂,是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派生出来的脆性断裂。构造在本区是重要的控矿作用,是区域性的导矿构造。金矿床位于这些次级大断裂的旁侧,其分布受断裂的控制。
①区域地质标志:中酸性侵入岩大面积分布,构造发育。②围岩蚀变标志:有矿体产出部位地表常见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钾铁矾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矿化蚀变现象,是找矿的重要的直接标志。尤其黄铁矿化蚀变带是重要的多金属矿体含矿带。③构造标志: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及其派生的次级构造蚀变破碎带是矿体的良好储矿空间,寻找该类断裂构造是找矿重要的间接标志。④地形地貌标志:地表强氧化带发育,地表呈黄褐色,负地形,且具强褐铁矿化、硅化和绢云母化是直接找矿标志。⑤构造蚀变带的变化标志:构造的交切和产状变化部位都是金矿富集的主要地段,构造破碎带产状的变化对矿体的富集和厚度变化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往往造成矿体膨大、富集或矿体的尖灭、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