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嘉琪 田力男
慢性胃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普遍存在食欲不振、腹部胀痛、餐后反酸等症状表现,给日常生活造成不便。该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因此临床多通过抗击幽门螺杆菌进行慢性胃炎的治疗,但并不能彻底解决感染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带来影响[1]。为此,我院给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2~63岁,平均(45.2±1.2)岁,病程0.5~8.0年,平均(4.2±0.6)年;观察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23~64岁,平均(45.4±1.5)岁,病程0.8~9.2岁,平均(4.5±0.6)岁。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三联疗法,奥美拉唑,0.02 g/次,2次/d,阿司匹林,1 g/次,2次/d,克拉霉素,0.5 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0.6 g/次,2次/d。所有药物均采用口服方式,治疗时间为2周。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胃泌素水平。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和炎症基本消失,幽门螺杆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和炎症均明显好转,幽门螺杆菌阴性;无效:临床症状和炎症无明显变化,幽门螺杆菌呈阳性。若治疗后C—UBT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表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胃泌素水平检测:治疗前后于患者空腹状态抽取5 ml血液,2 500 r/min离心10 min,常规分离血清,取出100 μg,置入冰箱保存并予以检测。使用上海润裕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结合放射分析法进行检测。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文中数据,治疗总有效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胃泌素水平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显效27例(36.0%),有效33例(44.0%),无效15例(20.0%),治疗总有效60例(80.0%),观察组显效32例(42.7%),有效40例(53.3%),无效3例(4.0%),治疗总有效72例(96.0%),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4,P=0.000)。
对照组治疗前胃泌素为(134.6±15.4)ng/L,观察组治疗前胃泌素为(135.2±15.8)ng/L,比较两组治疗前胃泌素水平(t=0.236,P=0.407);对照组治疗后胃泌素为(118.7±16.9)ng/L,观察组胃泌素为(75.6±14.3)ng/L,比较两组治疗后胃泌素水平(t=16.860,P=0.000)。
有学者认为[3],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生活方式不佳均有可能引发慢性胃炎疾病。幽门螺杆菌是革兰阴性菌的一种,同时它也是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菌[4]。早在上世纪末期,幽门螺杆菌感染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I类致癌因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数已超过总人数的一半,是各国共同面对的医学难题[5-6]。
研究发现[7],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病存在相关性,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出现胃部疾病。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H-K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抗生素能够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复发率也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这就需要临床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8]。
益生菌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调查结果表明[9],在常规三联疗法中增加益生菌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可有效改善胃泌素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P<0.05);两组治疗前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明三联疗法结合益生菌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根治治疗,不但能够提高临床效果,还可改善胃泌素水平。
[1] 康晓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9-40.
[2] 周小红.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2014,15(5):419-420.
[3] 张丹. 慢性胃炎的治疗近况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75-176.
[4] 朱立宁,徐岷,张尤历,等. 不同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引起免疫损伤的作用[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1):63-65.
[5] 陈鸿程,杨兵.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2):942-945.
[6] 曹国君,李生梅,关明.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实验室诊断路径[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1):864-867.
[7] 王海珍,孙聪.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的相关性[J]. 中国肿瘤,2014,23(3):214-217.
[8] 魏淑媛. 抗幽合剂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142-143.
[9] 曹志军. 三联疗法联合复合乳酸菌胶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