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鹤文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NICU,河南 商丘 476100)
由于新生儿免疫力较差,防御功能不完善等特征,使其成为医院易感染人群之一,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脐部感染,甚至引发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意义重大[1-2]。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25例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旨在探讨该护理措施对预防脐部皮肤感染的作用。具示如下。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体重3~4 kg,平均体重(3.29±0.13)kg;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体重2.5~4 kg,平均体重(3.18±0.21)kg。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每日用75%乙醇对新生儿脐部及其周围皮肤消毒等。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新生儿出生1~2 min后,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结扎,剪断新生儿脐带并挤掉残血,最后用1%活力碘溶液对脐部残端消毒后用贴无菌脐贴;②护理人员需佩戴手套后按操作流程为新生儿沐浴,尽量避免脐部流入液体,沐浴后用消毒毛巾擦拭身体,用医用棉签擦拭脐轮内水,对脐部及其周围皮肤消毒,最后需更换无菌脐贴,1次/d;③对新生儿的沐浴用具采取高压灭菌,对所处空间定期消毒;④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预防感染的知识,并实操沐浴与脐部护理方法;⑤电话回访了解新生儿脐部愈合情况,包括脐部有无浆液性分泌物,有无脓性分泌物等,记录脐带脱落时间。
①记录两组新生儿感染例数,脐部皮肤出现红肿,有脓液流出即可判定为感染;②记录两组脐带脱落的时间。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感染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78,P<0.05)。
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为(8.12±2.25)d,短于对照组的(9.53±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2,P<0.05)。
脐带是由血管及其胶质组成,当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内胶质水分会逐渐流失,脐带残端会随之干燥,最终脱离[3-4]。其中,脐带残端是病原菌入侵的重要区域,脐带脱落时间越久,感染概率越大,若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极易造成新生儿感染。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脐部皮肤感染发生率及脐带脱落时间均明显较低,说明对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可有效促使其脐带快速脱落,同时抑制并减少脐部感染情况的发生。由于新生儿断脐后,在脐带残端会形成开创性切面,在脐带脱落的时间段内,极易滋生病原菌,造成新生儿脐部感染[5]。因此,在新生儿日常沐浴中,需避免脐部流入液体,沐浴后及时消毒并贴无菌脐贴,使脐部保持干燥状态,可有效防止污染物及细菌的入侵,同时预防或降低新生儿脐部的感染,从而缩短脐带脱落时间;用活力碘消毒液相对于75%乙醇来说,消毒力度较好,可有效减少新生儿脐周红肿情况;对新生儿日常用具及所处空间进行消毒,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媒介,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由于大多数新生儿脐部未愈合便出院,而部分产妇及其家属缺乏脐部护理知识,使用透气性较差的尿布等,易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因此,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叮嘱其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便于出院后家庭的自行护理[6]。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脐部皮肤感染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可起到预防脐部感染的作用。
[1]赵雪芳,狄韵漫.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0):711-712.
[2]邓慧琴.日常护理结合新型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88-1389.
[3]张 珍,陈 戟.新生儿皮肤护理[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4):318-320.
[4]马力凤,龚燕岚.三种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残端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1993-1996.
[5]关艳华.护理干预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05-907.
[6]陈志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5):696-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