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欢,杨润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病率逐年提升,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疗法应用后所表现出的疗效均存在显著差异。此次将本院2016年05月-2017年05月收治的结肠癌分成2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现将2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此次纳入对象共60例,均为患结肠癌于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对照组,年龄:40岁-70岁,均值(59.68±2.50)岁;18例(男):12例(女);30例观察组,42岁-30岁,均值(61.50±3.68)岁;19例(男):11例(女)。对2组基础资料展开对比,均(P>0.05),均衡可比。
30例对照组于围术期配合常规护理:术前,做好肠道准备;术前12h告知患者需禁食、禁饮;备好术中所需的置胃管、导尿管;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0例观察组于围术期配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快速康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围术期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向其讲解术前禁食的作用;术前一天予以患者口服10%的糖水1000ml;术前2h予以患者口服10%的糖水500mL;术前指导患者做肺功能锻炼,以增加通气量,避免术后伴发肺部并发症;(2)术后快速康复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换,重点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有无出现红、肿、痛、热等症状,定期检查管道,避免管道脱落、折叠;术后告知患者可咀嚼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从而促进患者机体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多鼓励患者早期进食、饮水,以促进进食及早恢复;护理人员患者术后病情发展为其制定均衡、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术后第一日,护理人员可予以患者食用500-1000ml左右的清流质饮食左右,20-50ml/次,每日8-15次;术后第二日,予以患者食用1000-2000ml流质食物,80-100ml/次;术后第三日给予其食用软面条、稀饭,而后慢慢食用正常饮食,并密切查看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患者一旦伴发呕吐、恶心及肠麻痹等临床症状,需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其做胃肠减压处理。术后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做早期下床活动,通常在术后第1、2日就可搀扶其在床边活动,术后第三日可帮助其下床后在病区走廊活动,活动量需适当。术后选用腹带可将切口张力减轻,定时对患者做叩背、翻身,以促进其咳嗽、咳痰。
(1)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对2组展开3-6个月追踪随访,重点观察2组有无伴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
(2)术后各指标恢复情况:术后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费用、住院时间。
选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选(n/%)表示;计量资料术后各指标(首次排气时长、首次排便时长、住院时长),选(±s)表示;经客观比对2组以上指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2组首次排气时长、首次排便时长、住院时长等对比,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长(3.20±0.60 d,首次排便时长(3.50±0.50)min,住院时长(16.50±2.56)d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长(4.85±1.25)d,首次排便时长(5.80±1.50) min,住院时长(20.58±1.55)d。
护理后,对照组中9例(12.00%)发生并发症,观察组中仅2例(2.67%)发生,(P<0.05)。其中,观察组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吻合口瘘 腹腔脓肿分别为0例(0.00)、1例(1.33%)、0例(0.00)、 1例(1.33%),对照组以上情况分别为3例(4.00%)、2例(2.67%)、 1例(1.33%)、 3 例(4.00%)。
当前,临床对结肠癌患者展开专业治疗时,主要以手术疗法为主,尽管能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但术后易伴发各种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预后等均会产生很大影响[1]。此次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配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于围术期术前、术后展开各个阶段的护理工作,如术前不放置胃管、不进行肠道准备;术后尽快饮食、初期下床活动等,可确保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治并发症[2]。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有效性较显著。经在围术期予以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让患者充分熟知具体的手术疗法、护理方法、注意事项,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护理人员完成各个阶段的治疗、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综上阐述,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积极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降低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长、排气及排便时长,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