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萍
(江苏省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江苏 太仓 215400)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精神病,主要由丧子、丧偶及脱离社会等[1]原因造成,临床表现为精力衰退、兴趣丧失、心情低落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更甚者会出现自残和轻生的想法,威胁生命安全。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因此,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护理。本文主要探讨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研究组23例。其中,研究组男15例,女8例,学历小学以下学历19例,小学以上学历4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5.83±1.81)岁;对照组男11例,女6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5.96±2.85)岁,小学以下学历14例,小学以上学历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主要措施为:①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②根据患者年龄、性格、家庭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③为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护理方法及治疗费用等相关知识。④加强病房巡逻,增强对患者的探视,采用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倾听并解答患者的疑问,积极支持与鼓励,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相关成功案例,并表扬与肯定患者,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安慰,使其获得自我归属感,从而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增强信心,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⑤鼓励患者家属多与其沟通,使其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与支持。⑥嘱咐患者每日定时沐浴阳光,进行有氧运动。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2]作为评价标准,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超过69分则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超过72分则为重度抑郁。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项,通过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3]的方式进行调查。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为(42.29±2.68)分,抑郁评分为(42.54±3.37)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49.29±2.68)分,抑郁评分为(51.54±3.37)分,由此可知,研究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研究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非常满意3例,满意6例,不满意8例,护理总满意度为52.94%。由此可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也开始有所要求,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非常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为(42.29±2.68)分,抑郁评分为(42.54±3.37)分,护理总满意度为95.65%,可知研究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传统的护理模式仅注重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与救治,却未对其进行有效护理,不利于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注重全面护理,首先,定期打扫、消毒病房,并将绿色植物摆放于病房内,使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其次,为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开展健康宣讲,使其充分获取知情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带领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和病友,从而消除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抗拒心理。同时,定期集中患者,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等[4]方式使其充分施展才华,与他人相互沟通交流,广交朋友,从而分散对不良事件的注意力,感受生命的价值。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日常生活等护理,并引导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中,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由于受到样本量、时间等因素限制,本研究未对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分析,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使护理工作人性化、专业化,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因此,有效运用心理护理的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