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前提下教师该如何“导”

2018-01-29 14:27:49
江苏教育 2018年67期
关键词:实境边塞诗导游

课改以来,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过去教学以教师为核心,现在的教学以学生为核心。”于是,一些语文教师“充分发动”学生,教师成了语文课堂的“旁观者”,认为这样才是“以学生为中心”。此现象,在“让学”的背景下愈盛。笔者认为,无论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变革,教师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而且,改革越向纵深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高。有一样是不会变也不能变的,或者说是需要进一步强化的,那就是教师的“引导”。笔者以近日观摩的一堂边塞诗的鉴赏课为例,谈谈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导”。

1.学习导游之“导”。

紧扣目标,步步引导。导游都非常清楚他要把游客带到什么地方,走什么线路,在每个点上讲什么,讲多长时间,目的性很强。放到课堂上,也就是不管什么类型的语文课,都必须明确这堂课究竟要完成什么任务,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不游离、不拖沓。笔者所听的这节边塞诗鉴赏课,教师设计的第一环节是“静心读诗”,但并没有给出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只是让学生读,这就让教学变得盲目,学生的学也没有头绪。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探究诗歌的风格,或带领学生学习边塞诗的环境描写等,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读,这样才能学有所获。

进入“实境”,带领想象。导游的讲解是在“实境”中,让游客在亲眼看到、甚至亲手触摸中完成的。语文教学也有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入情境”。当然,我们不可能把学生带到实景中去亲身体验,但这不影响“入境”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借助朗读、语言描绘等手段营造画面感,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中所描绘的场景中。

收放自如,关注个需。导游在“导”的过程中,确实是以讲解为主,但聪明的导游都会留一点时间给游客,让游客适度地自由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如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要把握时机适时点拨、引导。

2.学习导演之“导”。

用心选材,恰当呈现。作为一个导演,首要的能力在于选择剧本。教师也是如此,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就边塞诗的鉴赏而言,教材里的作品总体上比较经典,值得选择,教师也可以自己去选择作品进行教学。当然,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也是可以的,但教师要给学生指明选择的方向,让不同学生选择的诗具有相通点或互补点或对比点,以便教师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和生发,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譬如,想把重点放在“环境描写”上,可选择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高适的《燕歌行》;若想把重点放在“情感分析”上,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塞下曲》都各有千秋。

鼓励个性,引导发挥。导演要求演员根据拍摄计划去表演,但高明的导演会鼓励演员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呈现剧本。教学也是这样,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彰显自己的主张,发展自己的能力,当然,也要牢记教师“导演”的职责,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偏差,教学偏离了预设的目标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干预。

猜你喜欢
实境边塞诗导游
寻找火星导游
军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8-06 15:39:52
Being a Tour Guide in Shuangqing Villa在双清别墅做导游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奇妙博物馆(2021年2期)2021-03-18 03:29:57
临床实境考核在眼科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结业考核中的应用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0-28 08:03:36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实境学习:让学习在学习者的手中和脑中同时发生——访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教授扬·哈灵顿博士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3
边塞诗概念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