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琴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长时间用力导致膀胱、盆腔等神经系统受迫,随着时间的加长可致使神经肌麻痹诱发尿潴留。通常情况下,产妇于产后4~6 h内可正常排出尿液,若无法及时将膀胱内积留的尿液排出,会延缓子宫收缩进展,使产妇面临出血、死亡风险[1]。鉴于此,本院积极呼吁医疗界关注顺产产妇并发产后尿潴留情况,探究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采用对照研究法,选取2017年5月~12月本院接收的顺产产妇3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31岁,平均(28.25±2.7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3±1.14)周,平均总产程(7.48±3.72)h。所有入选者均符合本研究选取标准,即经阴道足月自然分娩,未借助产钳、吸引器等分娩,产后未置留导尿管、未见严重并发症。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74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总产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入组产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1 常规组
待患者回至病房后,间隔30 min为患者实施一次宫底按压,以帮助其排出宫腔内残余恶露;告知患者摄入足量的水分,以加速排尿,确保在产后4~6 h内自行排尿。
1.2.1 干预组
①人文关怀:待患者回至病房后,及时给予患者鼓励,使其感知护理人员的关爱;安抚患者情绪,嘱其静心休养;在帮助患者排除恶露时应提前告知患者按压所产生的疼痛刺激,使其做好心理准备;②饮食护理:嘱家属为患者准备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加快体力恢复,但应避免过早食用鸡汤、猪蹄汤等油脂含量较多的食物,饮食应以清淡、绵软为宜;③体位指导:可指导产妇选择半蹲式体位排尿,产妇站立状态下,大腿、小腿略弯曲,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稍稍前倾,双手扶在大腿或前方支撑物上,以产妇舒适为宜。此方式能够借助腹压压迫膀胱壁,使得逼尿肌的敏感性提高,还能够减轻会阴部肌肉张力,防止会阴侧切产妇因疼痛感造成排尿困难。④排尿时间指导:产后,应让产妇充分休息2h再进行排尿,指导产妇饮水400mL左右,排尿前,应告知产妇目前其生理状况,根据膀胱充盈情况协助产妇完成首次排尿。对产后2h排尿不成功者,应仔细排查原因,若患者膀胱欠充盈,可协助患者再次饮用400mL水,给予下腹部按摩及热敷。产后4h可协助患者下床排尿,必要时应用听流水声、腹部按摩仪等辅助手段。切勿一直催促产妇排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加重其心理负担。⑤药物应用:对于上述护理方法无效的患者,可采用开塞露纳肛法,开塞露的主要成分为甘油,通过高渗刺激直肠粘膜,使肠道蠕动加快,对膀胱肌壁造成反射性刺激,达到收缩膀胱逼尿肌,松弛内括约肌,促进排尿的效果。
根据患者产后尿潴留、尿不尽、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客观评价护理效果。①产后6~8 h内尿液急迫却无法自行排出尿液即为尿潴留;②尿不尽指尿液排出后仍感膀胱充盈;③分娩24 h后,总出血量≥500 mL可视为产后出血。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护理后,干预组可自行排尿者165例(94.83%),2例并发尿潴留(1.15%),7例首次排尿伴尿不尽(4.02%),并发症发生率为5.17%;护理干预后病症消失;常规组可自行排尿者140例(80.46%),17例并发尿潴留(9.77%),14例伴尿不尽(8.05%),3例产后出血(1.72%),并发症发生率为19.5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导致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心理两大因素。在妊娠期,孕妇腹壁组织急剧扩张,膀胱容量增加,在短时间内其不能恢复,致使产妇产后尿意不明显;受多重因素影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逼尿肌敏感性和收缩能力都会大大降低,且膀胱尿道存在程度不一的水肿、充血等,可增加排尿阻力;应用解痉剂、镇静剂等药物较多的产妇,并发尿潴留的可能性较大[2]。另外,部分产妇因过分关注侧切切口疼痛、愈合进展,而排斥排尿,会延缓尿液排出时间。根据上述临床经验,护理过程中一方面应减少药物使用,改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安抚患者,在产前采用多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强调产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了解及时排尿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防止产后感染,有利于母乳喂养,通过语言诱导强化其保健意识;一方面教予患者辅助尿液顺利排出的实用方法如穴位按摩、热敷、流水刺激等,并指导患者科学进食、护理侧切切口等[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顺产产妇尿潴留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作为产科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