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自治建设的问题研究

2018-01-29 11:34:2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非营利专业性居民

向 欢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一、社区自治建设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

按照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既不是一般的社会团体,也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自治权是其组织性质的最突出表现”。十几年来,我国社区居委会自治水平越来越高,自治程度越来越深,在社区居民自治上取得了不错成绩。然而,从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深度性两个层面来看,当前我国社区居民自治仍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不足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起来的时间还很短,缺乏培育成熟非营利组织的经验。现实实践中,大部分社区内还是居委会统管社区的各项事务,很少有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更别说具备专业性的、发育成熟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大部分非营利组织行政色彩浓厚)。这种情况越来越影响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二)社区自治各项资源缺乏

社区由于管理范围多而广,参与主体单一,各项资源都呈现紧张态势。一方面是人力资源不足。目前社区的工作者不论是在人数、年龄结构、性别分布、学历程度,还是具体的工作能力上均显不足,逐渐成为影响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另一方面是物力资源不足。尤其是一些老旧社区,基础设施不足,严重缺少办公和社区活动开展的场地,导致很多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三)社区管理偏向政府行政化

一直以来,区政府管辖街道办事处,而街道办事处又对社区进行直接管辖,这样一种管理体制使得居委会俨然成为了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不断承接上级各部门下达的任务和工作,从而使社区在日常工作中处理了太多的行政性事务,尤其是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应有之义逐渐被忽视,弱化了社区自治组织中的居民参与度。

(四)社区自治组织不健全

就目前整体而言,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不算完善。除全国少数有些社区自治组织较健全,居委会和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运行良好,共同治理结构较完善,大部分城市社区仍是一切居委会说了算,居委会承担了议事、决策、监督、行政等一切职能。显而易见,由居委会包揽社区各项职能和权力存在很大的制度缺陷,难以切实保障社区居民自治参与的落实。

(五)社区自治居民自身参与不足

当前,大部分的社区居民对社区自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不甚理解,甚至有部分对此还存有误解甚至偏见。大部分的社区工作者反映,居民对社区事务和社区活动的参与热情普遍不高,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有的态度上还比较抵触,导致社区自治工作难以开展下去。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较低,已经成为社区工作难以开展的常态问题。

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自治建设的作用发挥

非营利组织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自产生就有着许多先天优势,在分担政府压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能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发育。同样,非营利组织在社区自治建设上也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非营利组织在社区能拓宽社区参与途径

社区自治的关键因素是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只有发展了人们的公共精神,才能进一步培育公民社会。一方面,非营利组织能号召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一起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它也能调动居民自身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并不断提高参与水平。同时,非营利组织在社区的发展,有助于加强社区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既可以广泛联系居民,及时向政府反映居民诉求,又可以有效传达和讲解政府各项政策目标,赢得理解和支持,增强群众基础。

(二)非营利组织在社区能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

社区内,因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不相一致,彼此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导致居民对社区事务毫不关心。而社区居委会承担了许多社区的工作,难以在满足居民心理和精神需要方面有所作为。而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其自身灵活性、独立性、自主性强的优势,建立居民之间关于利益、需求、爱好等方面的相关联系,并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文体活动拉近邻里关系,培育社区文化;通过开展志愿活动,鼓励居民互相帮助,满足精神需求。因此,非营利组织能够承担维系社区居民凝聚力的重任。

(三)非营利组织在社区能维护社区和社会稳定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萌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在这一时期,为预防社会动荡,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与群众联系紧密的非营利组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非营利组织以其灵活性,可以将触角深入政府难以够到的基层,有利于在基层凝聚力量,尽可能化解各种矛盾,将冲突降到最低。这也是非营利组织协助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将矛盾和问题防患于未然,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四)非营利组织可以弥补社区资源不足

社区自治的实现有赖于各项资源的有效提供,而社区在这一方面多为捉襟见肘。社会上,有许多资源处于闲散状态,包括资金、场地、物品、社会关系。如果能以公益性目标对其进行整合并为社区所用的组织,那将大大缓解社区的资源紧张问题。而非营利组织正具备这类公益性组织的特性。非营利组织能以自身能力为依托,募集社会资金、整合社会资源,投入社区建设,拓展社区发展新途径,从而弥补社区资源不足,促进社区自治工作和活动有效开展。

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自治建设的建议

非营利组织在推进民主进程,增强民主意识,培育公民社会参与上有着突出显著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自治,既有可能性因素,也有必然性因素。无论如何,政府应重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自治上的作用,非营利组织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加强其与政府、社区、居民的联系,提高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的质量。

(一)政府提供各项支持

首先,政府要提供财政支持,对于转接了政府职能转变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项目的非营利组织,根据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成效,给予不同程度的公共财政支持。在这里,要注意对所有非营利组织一视同仁,不搞区别对待。其次,要完善与非营利组织发展和运作的相关法律,力求培育出规范而成熟的非营利组织。最后,政府要有意识地引导舆论关注非营利组织,社区也要积极宣传非营利组织,为非营利组织的社区参与创造条件。

(二)非营利组织主动寻求政府合作

非营利组织要扬长避短,主动与政府沟通协商,争取支持与认同,获得更多资源。非营利组织要注意与政府通过正式方式,将各自承担的职权明确下来,保证在工作开展中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从而为非营利组织在社区的发展赢得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保证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性不被政府行政性侵蚀。当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生冲突时,非营利组织要坚持自己的使命和原则,也要主动与政府沟通,寻求问题解决。

(三)非营利组织加强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

非营利组织的成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但若不与原有的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合作,初始阶段将会花很长一段时间做一些重复性工作,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难以获得广泛的信息,开展的活动也难得到回应和支援。所以,非营利组织应积极与原有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与居委会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合作竞争,通过自身优质的服务得到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从而更好地在社区自治中发展下去。

(四)非营利组织加强组织自身专业性建设

非营利组织因其非官方性的存在,需要不断加强组织自身专业性建设来保持优势。一是设置非营利组织成员的准入标准,积极争取具有专业知识和相关从业背景的优秀人才,尤其要重视具有社区工作经验的人。二是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战略,定期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始终使其保持专业性和先进性。三是完善组织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避免带有浓厚的官方行政色彩,要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运转、筹资等方面能力。

(五)非营利组织提高自身影响力

很多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工作中比较低调,开展各项活动的宣传和积极性不足。社区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性优势,创新活动的宣传方式,提高自身提供服务和举办活动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在社区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同时,组织成员的社会地位也会有所提高,有助于他们实现个人价值,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组织发展活力。

[1]赵秀玲.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成长与思考——基于与村民自治相参照的视野[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6):99-107.

[2]周红云.治理单位的重构与社区改革[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31(1):15-22.

[3]陈雅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7):50-52.

猜你喜欢
非营利专业性居民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石器时代的居民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0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19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
“营利性与非营利”不能再混沌下去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2:59:52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