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丹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院区,广东 深圳 518122)
骨关节炎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大,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变多位于膝关节。临床研究提示[1],中医外治结合中医护理可使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因此,我院选取64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中药热敷加中医护理治疗干预,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2.24±2.4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病程(8.54±3.41)年;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3.71±2.68)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病程(8.17±3.83)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中药热敷,采用传统的外用方中药消痛散加醋调敷关节,1次/d,每次1h,连续治疗30d。消痛散由五加皮、骨碎补、川草乌、乳香、没药、血竭、苏木、续断、地龙、牛膝等中药调配所制。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热敷加中医护理治疗,中药热敷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中医护理方法:①饮食调节:通过饮食调节减轻患者体重,减少对于骨关节的负担。患者患病期间要严格控制脂肪及动物性食品的摄入,多食奶类、豆类、坚果、新鲜果蔬等食物,忌食生冷与油腻食物。②卧床指导:待患者病情缓解后,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调整每日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患者肢体疲倦感作为活动标准。对于关节僵硬者应加强按摩与被动活动。床铺需保持干燥整洁,勤换内衣。在阴雨天痹症病情加重者,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③局部加压包扎,绷带的松紧适度,并观察患者局部关节与全身反应与肿胀是否消除,疼痛感是否减轻,同时对患者的敷药皮肤的温度、颜色与感染情况进行观察。④功能锻炼,协助指导患者进行骨关节活动,1次/d,30min/次,连续治疗30d。⑤辨证护理:针对风湿寒痹者需注意防寒保暖,汤药宜温服,饮食多食辛温发热食物;针对淤血闭阻者应用保持室内干燥,注意保暖,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风湿热郁者需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温度超过38.5℃时可应用酒精擦身或者服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不易热敷。
临床控制:可日常活动与工作,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程度积分下降大于70%;显效:日常活动与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疼痛感消失,病情程度积分下降幅度在50%~70%;进步:屈伸活动得到改善,关节疼痛感减轻,病情程度积分下降幅度在30%~50%;无效:症状活动与体征均无改善,病情轻重程度积分可小于30%以上成为无效[2]。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进步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中临床控制10例,显效16例,进步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控制8例,显效7例,进步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患者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29,P<0.05)。
目前,临床对于骨关节炎的病因研究尚未明确,但根据研究结果提示[3],与遗传因素、关节损伤、骨密度、年龄、肥胖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骨关节炎发病率在50%左右。目前,临床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西医多应用水杨酸制剂、非类固醇制剂等药物治疗,但是由于此类药物治疗时多是通过肝肾代谢,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中药汤剂口服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治疗骨关节炎治疗,但是服用方法较为复杂,难以普及[4]。中医外治法是目前临床骨关节炎的一种常用特色治疗方法,具有应用方法较为简单,毒副作用小。我院应用中药热敷加中医护理,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实施中药热敷后立即开展功能性锻炼,同时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综上所述,应用中药热敷加中医护理治疗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