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得法 感人至深
——《艺术地写出记叙文的真情实感》教学初探

2018-01-29 07:08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韩慧贤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周庄安徒生高中生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韩慧贤

【教学初衷】

高一学生的写作仍未摆脱初中作文的影子,却也有了高中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无病呻吟”的“空”情,“一眼望穿”的“套”情,妄图“瞒天过海”的“假”情,“众人一面,千人一腔”,情感撞车,纵横考场。一千个读者纵然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老师的无奈却在于:众多的作文中,哈姆雷特孪生同胞太多。

白居易曾响亮地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然,栖于象牙塔的高中生,体察社会不深,缺少为时而著的灵感;体悟人生不足,缺乏为事而作的敏感。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博得老师一刹那感动的愿望,终陷“无动于衷”之悲。

余党绪老师在《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基于“公民表达素养”培育的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以公民的身份写作,首先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时代的脉动中发现表达的灵感和素材,在社会的矛盾中抒写真我的感受与思考。”(《语文学习》2013年第1期)

82个字,简洁明了。以公民的身份写作,就是在社会的矛盾中抒写真我的感受与思考。对高中生而言,“关注”什么,更有利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发现”何物,更适合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可以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当下高中生作文情感缺位的严重性。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着探索“写好文章的真情实感”的方法,初谱“三步曲”:

第一步:巧妙地写出“真情实感”

第二步: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步:艺术地写好“真情实感”

【课堂简介】

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主要内容是“三步曲”中的第二步。

【课堂环节】

一、温故——巧妙地写出真情实感

这一环节主要完成三个内容。

1.方法回顾:以一则高考阅卷点评,回顾上“步”内容,即巧妙地写出真情实感需要寄情于物、事、人、景。

2.随机抽阅:从学生的作文片段练笔中,随机抽一篇,投影评阅。

3.点评总结:

设计说明:作文指导课不等于阅读赏析课,但一节45分钟的课堂,既要让学生从赏析中得出方法,又要有课堂现场练笔,对谋篇全局类的作文指导课而言,难度很大。所以设计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未尝不可。

这样一个片段,既检验学生对“三步”第一步的掌握,又可在学生的互评中,发现问题,顺利走向第二步“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

二、学新——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上分三步完成。

(一)名家语录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出来。

——冰 心

步骤解说:借用冰心女士的话,一方面强调情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出,作品中“写”出的真实不等于现实中的真实,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真”情“实”感。

然而,成人的视角和学生的视角不同,名家作品中的成人姿态,大多是融进了一些个人阅历的,要求学生体悟人间情感,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散文家张晓风用这样一段话评价安徒生: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她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期望十几岁的高中生,去完美理解“大人”表达的“情感纠葛”,或许值得商榷。

为此,在之后展开的“活动体验”环节,笔者所选用的材料均考虑到了高中的年龄特点。

(二)活动体验

需要结合讲义,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根据【合作交流】的提示,探寻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步骤解说:基于以上的原因,本节课选用的5篇文章。其中4篇高考满分作文,分别为《怀想天空》(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逃离“智慧”的周庄》(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2012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和1篇学生作文《唤醒自己》。

本节课,笔者预设从人称选择、刻画手法和情感抒写三个角度,探究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的“他人之法”,故在讲义中,专门设有【合作交流】的讨论环节。这一环节是依据讲义进行的定向讨论,是预设之内的生成。

人称选择和刻画手法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感知。情感抒写则需要循序渐进,作文讲义中,采用由点到面的方式,逐步引导。

讲义内容(部分)

3.从情感上分析

启示(1):五篇文章涉及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曾深有体会,为什么这类情感常写不衰?启示我们,要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在文章中写 的情感。

启示(2):第3篇《逃离“智慧”的周庄》中,“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但,“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因为我喜欢千灯的 ,不欣赏周庄的 。

第4篇《唤醒自己》中,“可能是心虚吧”,因为我正处于 和 的斗争中。

第2篇《忧与爱》中,可有类似的挣扎?

启示我们,要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在文章中写具有 的情感。

启示(3):将第5篇《忧与爱》中,“自从进入六月,我妈一 ,竟也干起了 的事”,与《拐角处的眼神》“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遇到下班骑自行车的老爸,我“很自觉地往车上 ,不料老爸把我 ”联系起来,结合日常生活,“我妈”和“老爸”的行为是否合理?启示我们,要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可以在文章中写 的情感。

选材上的“司空见惯”恰恰可以产生“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之感,故有了启示(1)的询问;

谋篇上的“怒目相向”偏偏可以造就“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冲突之美,故有了启示(2)的挣扎;

叙写上的“一反常态”完全可以形成“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人之常情,故有了启示(3)的思考;

三种“预设”从不同角度,寻求可以抒写真情实感的最佳途径。

(三)方法提炼

1.从人称上分析:有我之境

2.从刻画上分析:细节之美

3.从情感上分析:共鸣之情、冲突之情、反常之情

步骤解说:这是学生探究之后形成的最终结果,老师的作用就是艺术化地呈现“方法提炼”。在充分讨论、各抒已见的基础上,这一步基本上是水到渠成。

三、致用——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

设计说明:练笔是检验一节课成效的最佳途径。但在45分钟的课堂上,无法完成一篇现场作文。故,笔者在这一环节,选用了一篇审题正确,且选材的切入点较小,但实际得分只有38的学生考场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文章进行修改。以此检验学生艺术地写出真情实感的各角度掌握情况。掀起了课堂的又一个小高潮。

四、结语

巴金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考场作文是在一定材料和范围内的速构文章,需带着镣铐跳舞。希望同学们汇集情感于笔端,纵情得法,感人至深。

【课堂后续】

这是一堂尚在探索中的作文指导课。因为时间所限,“致用”环节稍显紧张,一些学生尚未来得及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

情感一直是作文生命力的源泉。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尝试着用大家之作引导学生,但是人生阅历的欠缺,让学生在模仿中迷失。拨开“庄肃严正”的面纱,我们看到不属于这个青春的老气横秋;透过“浅吟轻唱”的韵调,我们慨叹不符合这个年龄的虚情假意;拂去“无病呻吟”的灰尘,我们无奈在这个年龄却早已得心应手地生搬硬套;吹去“文字泡沫”的梦境,我们惊叹在这个花季却早已耳濡目染得空话连篇。

将“自主写作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摆脱作文傀儡的噩梦,势在必行。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地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人情味”回归校园。

猜你喜欢
周庄安徒生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安徒生的世界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跳高者
可圈可点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周庄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