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的三个方面理解,同样也是衡量智力落后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标准。智力落后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他们的心理发展对其终身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充分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发展。智力落后学生并非不可教化,经过后天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其心理是可以发展的,应当利用他们习惯模仿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采用贴近其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内容及方法,并且真正从心理上关心、帮助他们,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维护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和减少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学校心理研究的基本目标。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智力落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心理发展目标,它是一个整体性的发展目标,由认知、情感、行为、社会适应和生存能力五个方面构成。基本的生活能力包括: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快乐的情绪体验包括: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内心感受;合适的处事行为包括:做事有兴趣、耐心和责任心,能遵守纪律;和睦的人际关系包括:能尊重他人、友好待人、乐于助人,能与他人沟通交流;自尊的自我意识包括:有自我知觉,能接纳自我。
要在校园各项活动中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就要选择适合的心理辅导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在组织活动前,心理辅导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活动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有的活动需要分阶段实施,避免急于求成。
1.讲一讲。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利用每周一晨会、每周三中队会、每天中午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主题式心理辅导,鼓励智力落后学生走上主题舞台,走到全班学生面前表达自己,复述教师讲过的小故事,讲自己遇到困难时用到的好方法,讲自己制作小报的过程,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热情。
2.读一读。通过每学期的校内阅读活动,开放校内阅览室、图书室,向每位学生提供图画书、动画书、故事书、杂志等,组织学生集体阅读、个别阅读、兴趣阅读。让智力落后学生通过故事阅读懂得一点心理小常识,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他们阅读的自觉性,在阅读过程中舒缓焦虑、紧张的情绪。
3.看一看。组织学生观看3D电影、校内绘画展,参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每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如梅花山、溧水牡丹园、瞻园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感受自然,放松身心。
4.做一做。每月底的大队主题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各种生活技能竞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懂得生活道理、获取灵感、培养兴趣。同时,通过学习、竞赛,教学生使用一些常用工具,了解一些常见材料的性能和用途,掌握一些基本的加工技术和操作程序,体会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5.养一养。环境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亲近大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除了组织教师进行必要的教室美化,还开展校园植物各班认领活动,学生定期到认领的绿地带开展锄草、浇水等活动。中高年级还组织栽培蔬菜、植物,喂养小动物等活动,开展园艺、手工、家政、物管等职业技能训练。
6.画一画。学校设立“开心屋”心理咨询室,每周一、三、五中午定期向全校学生开放,组织具有心理辅导资质的教师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困惑答疑。“开心屋”里有一面“涂鸦墙”,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画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向教师吐露心声。
1.与正常学生的互动。智力落后学生与正常学生的交往是增强互动的核心,应该让智力落后学生多与正常学生相处,让他们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在交往中,不仅智力落后的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同时,正常学生在与智力落后学生的接触中,也了解了智力落后带来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激发正常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理解为什么要平等地对待智力落后的学生。
2.与教师的互动。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与教师的互动。
教师应重视智力落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如待人接物的礼貌、举止行为、表情、仪表等,尤其是在不同场合与人相处的技巧,这样可以增强智力落后学生与人交往的信心。可以通过称呼训练帮助智力落后学生更好地进入自己的角色、明了他人的角色,并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各种社会角色的角色特征和应有的角色行为,从而体验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能力。
一些特殊学生,如自闭症学生,需要通过药物、特殊训练和行为矫治等综合措施,才能使症状得到较理想的改善。学校要帮助学生家长克服焦虑、急躁情绪,掌握照料和训练的基本方法,以教育训练为主,矫正学生的异常社会性行为,消除发脾气、多动等继发症状。
学校还应该加强与社区的联系,组织社区活动,为智力落后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让他们参与社区生活,感受社会。活动中,社区居民理解和尊重智力落后学生,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回归社会。